第47章 宣娘化兵收五王文廣大破邕州城(1 / 2)

卻說宣娘入見宗保,言曰:“久別爹爹,有失侍奉。”宗保曰:

“非我兒來救,老父一命幾不能留!”文廣曰:“適間爹爹怎不嚴督軍士擒捉五國蠻王?何故收軍讓他等逃走?倘他日再生邊患,豈非今日若有意縱之乎?”宗保曰:“兵書雲:‘歸師莫掩,窮寇莫追。’

倘若趕之太急,賊虜拚死殺來,吾軍可保無虞?此所謂‘欲擒之,必姑縱之’。倘彼軍肯降,仍令返國,懷之以德;若再叛亂,尋複出師,示之以威。且彼不毛之地,得不足喜,失不足憂。兩軍相敵,必服其心,豈可一一示威而劫之乎?”魏化曰:“元帥言之是也!”

宣娘曰:“若要賊虜來降,必須設計驚他。”宗保曰:“有何計策?”宣娘曰:“爹爹說伏兵截他歸路,即是這個計策。”宗保曰:

“吾不過誑他而已,豈肯真遣兵深入險地,以受其殃?”宣娘笑曰:

“兒自有計,不必遣兵前去。”遂喚軍士拿米過來,往南撒去五把,不知口中念些什麼。念畢,大喝一聲,仍複告宗保:“兒已遣兵去矣!”眾人亦未相信。

卻說五國國王商議曰:“難得宋人收軍去了,你我走歸本國,豈不美哉?何必投降,受他節製!”言罷,分別各往本國之路逃回。

俱各行了一程,遙聞前麵軍馬鼓炮之聲如烈風迅雷一般,嚇得五國國王盡皆走轉,複聚於萬春穀口,相對言曰:“前途埋伏之兵,勢甚雄壯。”五路皆一樣如此言之。銳金秀王曰:“若不投降,被他所擒,求生難矣!”定兒五角王曰:“隻恐宋人不肯相饒。”銳金秀王曰:“縱不相饒,死期猶遠。今寧舍我一命,以救數萬軍人之命。然又聞宋王寬仁大度,不肯殘害降卒。萬一僥幸赦除不殺,吾輩又得生矣!”商議既定,皆自綁縛到營,寫表稱臣投降。宗保出帳親釋其縛,言曰:“列位大人今既傾心歸順,俺便寫表申奏皇上,力保釋放,仍封為王。”言罷,乃令設酒相待,盡歡而散。有詩為證:

星月烽煙息,山河貢道通。

不梟諸反側,宗保信英雄!

卻說宗保一獲儂王,便喚過降卒百餘人,謂之曰:“汝等肯代我幹場事,重賞釋放還國。”降卒叩頭言曰:“願聽爺爺鈞旨。”宗保曰:“今汝等星夜走回邕州,報說:‘儂王天子與宋戰敗而回,不覺被一支軍兵截住歸路,困於穀中。我等回取救兵,乞丞相爺爺快發兵相救。’汝等走到邕州,卻要黑夜呐喊,急叫‘開門’。”言罷,眾軍領諾。宗保又令文廣與何承恩領兵二萬,同降卒星夜兼程往邕州進發,至城邊,令降卒叫開其門,揮軍一湧而入。

文廣得令,領兵走到邕州。天猶未明,文廣與軍士埋伏於城外,令降卒按宗保之言喊門。門軍聽得,見是自己之軍,遂大開城門,文廣催軍一湧而入。

文廣一馬當先,殺到邕州衙前,恰遇石宜走出,一刀砍之。既誅石宜,文廣遂下令不許軍士妄殺市民,出榜安撫百姓,並令何承恩權掌邕州州事。吩咐已畢,乃收軍回柳州城而去。

文廣回到柳州,入帳見宗保曰:“稟爹爹得知,石宜已被兒殺了,又令何承恩權掌州事,安撫百姓而回。”宗保大悅,於是寫表並與五國國王降表俱遣人齎進汴京,奏知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