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楊延朗暗助糧草八娘子大戰番兵(1 / 2)

卻說八王與十大朝官被困於穀中,憂悶無計。寇準曰:“當離朝之際,眾人就知有難。如今隻得忍耐,徐圖脫去之計。”八王曰:

“今糧草將完,援兵未至,倘番兵乘虛而入,何以擋之?”孟良曰:

“殿下請勿慮,待北兵稍緩防備,小可偷出穀口,回至三關,招取救兵,殄此醜虜。”八王依其言,遂按兵不出。

卻說耶律學古困了宋臣,與張猛議曰:“我等隻堅守於外,彼雖有霸王之勇,不能出矣。”猛曰:“此計極高,但恐中朝知此消息,必有兵來救應。不如乘此機會,奏知娘娘,自提大兵相助,則可成功。”學古曰:“君論誠高。”即遣番兵徑赴幽州,奏知蕭後。

蕭後聞奏,與群臣商議。耶律休哥奏曰:“既北兵困卻宋臣,此好消息也。娘娘正須發兵應之,以圖中原。”後曰:“近因喪衄而歸,良將已皆調零,今無保駕先鋒,何以征進?”

蕭後道未罷,一人應聲而出曰:“小將不才,願保娘娘車駕,剿滅宋人而回。”眾視之,乃木易駙馬也。木易近前奏曰:“臣蒙娘娘厚恩,未酬所誌,今願保駕前行。”後大喜曰:“日前台官奏道:‘幽州當興,該有扶佐者出。’想應著卿矣。”即下令,封木易為保駕先鋒,率領女真、西番、沙陀、黑水四國人馬共十萬前行,木易受命而出。

翌日,蕭後車駕離幽州,軍馬浩浩蕩蕩。望九龍飛虎穀進發。

不日將近,耶律學古半路迎接,進軍中,拜曰:“賴娘娘洪福,將宋朝十大朝臣困於穀中,近聞糧草將盡,不久可擒。臣恐宋朝發兵來救,特請車駕親行,定取天下。”蕭後大悅曰:“此回若圖得十大朝臣,足可洗往年之恥。”遂以軍馬分作二大營屯紮:耶律學古統女真、西番兵屯至正北,木易駙馬統沙陀、黑水軍馬屯至西南,作長圍之勢,以困宋兵。學古等承命退出,自去分遣。

卻說木易軍馬安西南營,是夜,微風不動,星鬥滿天。木易在帳中自思曰:“今十大朝臣困於穀中,北番人馬如此之盛,彼如何得出?救兵雖來,倘糧草已盡,終難保其脫險。”遂心生一計,修下書信一封,縛於箭頭,射入穀內。令其密遣人出山後,贈他糧草幾十車。準備已定,出帳前將書信射進穀中。恰遇孟良拾得,卻是一枝響箭。知有緣故,揭開是書一封,連忙遞與八王觀看。其書曰:

楊延朗頓首拜知八殿下、十大朝臣列位先生前:茲者北兵甚盛,列位且莫輒離,恐傷鋒鏑無益。不久,當有救兵來到,忍耐,忍耐!今有糧草二十車,於九龍穀正南交付,聊作一月之給,須遣人搬取。此係機密重事,勿誤勿泄。

八王看罷,不勝之喜,謂寇準曰:“此書乃楊將軍所報,有糧草於山後相濟。北番全賴此人主兵,決保我等無事。”寇準曰:

“既有糧食,當遣人探視。”孟良曰:“小將願往。”八王允行。孟良即率健軍十數人,乘夜來山後緝探,果見糧草二十車,孟良悉取至穀內。八王曰:“糧食且幸有矣,若無救兵來到,終是險厄,汝輩有何良策?”孟良曰:“殿下放心,小可偷出番營,入汴京求救。”八王曰:“汝去極好,亦須仔細。”孟良曰:“小可自有方略。”

即辭八王,從山後走出。行將一裏之地,被邏騎捉住,孟良力鬥不過,竟被綁縛,來見木先鋒。木易故近前喝之曰:“吾差汝回幽州見公主,有緊急事報知,為何被人捉住?”孟良亦詐應曰:“天色未明,走差路徑,致遭其捉。”木易曰:“急去,便來回報。”左右連忙解開綁繩,放良去了。

孟良走出番營,喜曰:“若非楊將軍,今日一命難保。”自思:

“欲往三關報知,必須要申奏朝廷,恐日久誤事。莫若去五台山,請楊禪師來援,成功較易。”即抽身徑向五台山來,參見楊和尚。

和尚問曰:“汝緣何番人裝束?”孟良曰:“有一件緊急事告知師父。

深恨蕭太後用詭計,誑得十大朝官,被困於九龍飛虎穀,十分危急。今奉八大王命,欲往三關取救兵,自思恐日子纏久,有誤大事。五台山去彼咫尺之程,乞師父一行,同扶國難。”楊五郎沉吟半晌,叫聲孟良曰:“我與汝不是冤家,何故屢次相惱?”孟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