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勝英實萬惡,苦害黎民真可憐。憤氣來到院署內,攜印先歸九龍山。勝英若到十海島,大半三俠不歸還。”勝三爺看罷,飄銀髯說道:“勝英,勝英,你命休矣。二位大老爺同府縣官人前來,想是鎖拿民子勝英了?”守備、千總齊聲說道:“此事黑白可辨,豈有捉拿老義士之理?現在通城七十餘員官俱都不安,惟有欽差大人談笑自若,對闔城文武官員說:‘你們眾位不要驚恐,我衙門內出了殺命盜印的事,不與你們眾人相幹,本院吃萬歲爺的俸祿,不叫百性避屈含冤。你們可知道這座九龍山在哪裏?十海島在何處?’文武官員麵麵相覷,俱各不知。大人這才派下官前來,先與老義士一個信,明天大人堂諭下,派老義士為原辦。
這座九龍山必然賊人眾多,鏢行之人力有不及,大人必派官兵,幫助老義士抄山尋印。勝老達官,這檔子事,你得盡力而為,我們要回去交代公事去啦。”千總、守備與眾都頭告辭。
勝爺送眾官人走後,回到客廳,大夥問:“院衙門來人何事?”勝爺遂將詩遞與三太,說道:“你將此詩對大夥高聲朗誦,念到老夫的名字,不要吞吞吐吐。”黃三太接過詩來對大夥念了一遍,念到“大半三俠不歸還”之處,孟二俠與蕭三俠俱都站起說道:“這是告我們三人。”勝爺說道:“沒有你們哥倆。”蕭、孟二位俠都說道:“怎麼不寫別人呀?”勝爺又問道:“九龍山、十海島在何處?眾位可有知曉的嗎?”眾人俱都不知。勝爺說道:
“道兄募化十方,必然知道吧?”道爺說道:“九龍山、十海島都俱在江蘇。這座山可不比八大名山,此山寨主乃是大明朝末科的武狀元,此人姓白名玉祥,上山擒猛虎,下海捉蛟龍,堪比戰國時的起、翦、頗、牧,六略三韜無不通曉。我與你提一個人,蓮花湖的總轄寨主韓秀由七歲與此人學藝,韓秀的水性及文韜武略,俱跟白玉祥所學。”勝爺說道:“若是去九龍山探山,可先到何處呢?”道爺說道:“有一個人,姓王名九齡,此人家住菊花村,乃是菊花村之首戶。因在莫州廟上被秦義龍大杆子所傷,回到鏢局子治好了傷痕,回歸故裏,憤不出世,他現在家中居住。
若我們去九龍山,可先到他那兒,作為站腳之處。”勝爺問道:
“這菊花村距九龍山多遠呢?”道爺說道:“九龍山在菊花村西五裏之遙。”勝爺又說道:“探山可去多少人呢?”道爺答道:“去少了不成,因為上九龍山必先乘船,有二十裏水路,還得路過銅鐵閘十二道,方能上山。咱們可去之人,年長的大師兄可去,震九江屠粲屠大爺也可去,這二位都嫻習水性。貧道我也當去,弼昆長老、孟鎧孟二俠、蕭傑蕭三俠、賈七爺、李四爺、踏雪於豐恒、丁紳董丁桂芳、黃昆、歐陽天佐、歐陽天佑、邱三爺邱璉,俱都可去。年青的三太、香五、茂龍、李煜、濮德勇、張凱、李智、高恒、侯華璧、邱成、歐陽德、賈明、胡景春可去。諸葛道爺共分派了去探山的老少四十八位,九龍山在鏢局東南百裏之遙。道爺說道:“咱們眾人吃完了晚飯起身,連夜行走。”四十餘位俱都帶各人應手的家夥,震九江屠大爺帶路。屠大爺叫道:
“勝三弟!王九齡家中是深宅大院,他家裏除去他小夫妻之外,就是男女下人,並無有外人。咱們吃完了晚飯,定更來天,會水的帶好了水衣水靠。”蠻子說:“我不會水。”道爺說道:“大義士放心,這回去的人會水的甚多,你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