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清點(1 / 3)

呂梁山處在雁門關西邊,寧武關東邊。而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又被稱為外三關,即出關以後就是外人了,不是漢人了。簡單的說,呂梁山的麵姓們就是被秦長城丟到外麵的棄子。

而大漢朝時卻屬於漢人,而北方不敢來犯,但是後來漸漸的失去了控製,隻原諸國都在關內打打殺殺,根本顧不上關外的人們死活,而胡人、戎狄也不承認他們是北蠻人,因此三不管就成了這幾百年的盜匪。

趙上玄想要改變,就跟王朝改革一樣,吃力不討好不說,還沒個好下場,比被車裂商鞅,革職的王安石,死後全家秒斬的張居正。

做為一個穿越的現代人,趙上玄知道很難,但隻要找對方法,就一定能成。

先說呂梁的民心,大部分是本地居民,沒有吃的就幹起了下山劫道的事兒,這是胡人和漢人逼的,沒辦法,但也正說明了他們的組成,大多數是黎民百性,誰也不願意自家子孫都是土匪,逼不得已罷了。

那麼主持搶劫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逃犯占了大部分,一個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狠人,被官府追捕所以來這裏避難,過著這種朝不保夕的日子也沒什麼不了意的。

前一種人占了七成,真正在武道上有所長進,步入靈動境的,卻沒幾個,無非是莊嫁漢力氣大點,山中獵戶,技藝多點,所以他們大多是不願意舞刀弄槍得過這種日子的。

後一種習武的、本身凶悍的人占了三成,他們隻服拳頭大的,因此趙上玄把自己的功力慢慢提上去,如今在寨子裏說話也有人聽了,這就是進步。

不過沒容他想這麼多,前麵就鑼鼓喧天的響起來,沒過多久就有探子回報,說是燕國的軍隊在招安。

他們這邊也有不少人帶著孩子去了,而石頭寨去得更多,隻有少部分人在觀望,而打從心底裏就不願意入關被人約束著生活的人卻很少。

據這人說,這次是真的招安,有書記官擺了方桌錄名錄,每個小家庭都有記錄,並且分配良田幾畝,明年秋收以前,可以去官府領官糧,明年上交皇糧時再補上。

趙上玄看著有不少原本躲在山裏的人,拖家帶口的出去,感覺到了他們心中的喜悅,但他卻不想回到關內。因為跟趙家大族說起來,也沒見過麵,隻不過這具身體是他們的子孫,但如果回去了,肯定得去看望一下生身父母,他心裏總覺得有些不對勁,沒辦法接受,隻能先等等。

他們黑風寨也有人去投奔,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總不能擋著人家過好日子吧?在這山上朝不保夕的,怎麼說都不是正經事兒。

老人卻沒有一個願意走的,一個兩個都死心眼的說什麼故土難離,非要死在呂梁山才瞑目,氣得好多青壯站在太陽低罵娘。

說起來黑風寨有家庭的也沒多少,孩子隻有那麼二十幾個,懷孕的婦人有幾個,如今也都離開了,趙上玄微笑著目送他們,心裏替他們開心。

入了關就可以過安定日子了,雖然賦稅要重一些,但起碼安生穩定,對大多數人來說,求的不就是這些嗎?

軍隊敲鑼打鼓的轉了好些地方,招安了不下五百人,然後跟著軍隊入關了。

晚上再清點時,黑風寨的人們就更少了,總數才一百多人,還有五六十的老人,以及已經沒人管的半大孩子。

青壯有五六十人,近二十個曾經是逃犯,如今跟在祿高身邊的就有十個之多。還有七個跟著大當家的,三個跟著孫成的。徐菲身邊沒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