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女子見麵的事情不知道怎麼就傳到了太後的耳朵裏,起初一個人和太後說的時候,太後是不相信的,太後她在心裏還是非常相信自己的兒子的,認為自己的兒子既然已經答應了自己就不會食言,畢竟皇上說出來的話向來都是一言九鼎的,太後一直這樣認為。
但是短時間內有一個兩個人和太後說這樣的話,太後一定是相信自己的兒子的,但是10個,20個好多的人,連宮女太監都這麼說,太後那顆相信皇上的心開始動搖了,太後的內心也非常的糾結,太後不知道自己應該相信誰,在心底裏太後還是偏向於自己的兒子的。
皇上在太後麵前的表現一直都非常的好,營造的形象也是聽話乖巧的樣子,太後在內心裏還是認為她的兒子不會做出和女子見麵的事情,皇上在太後的麵前表示過,皇上不會在去見女子,太後也確認了很多次,皇上也答應了很多次,皇上也保證了很多次,太後還是不相信。
太後派出自己的親信去打探這件事情,太後有好多事情都不回盲目的聽從其他人所說的,都是讓自己的親信去打探一番,這些人都是一直跟著自己的,不用擔心背叛或者是欺騙,都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太後也有自己的方法來管理他們這些人,防止他們背叛自己。
太後焦急的等待著,太後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沒有騙自己,皇上說過的話就應該是一言九鼎的,皇上答應了自己的事情就必須要做到,太後在心底裏的想法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皇家的人一直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沒有人能夠反駁自己。
畢竟太後能做到現在的這個位置也不是吃素的,先皇的後宮也是佳麗三千,太後能在其中脫穎而出可想而知手段也是少不了的,在皇宮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沒有一點自我的生存能力怎麼能在諾大的的皇宮中活到現在,要是沒有一點手段怎麼能坐上太後的這個位置。
要是被太後知道皇上私下裏見過了女子,還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折磨女子,也不知道這個女子能不能頂的住太後的壓力,自從太後把親信派出去之後就一直在閉眼冥想,太後想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她將如何來懲罰皇上和女子,自己的兒子是一定不能受到傷害。
那麼這件事情的所有後果都需要這個女子來承擔,太後不知道這個女子是否已經做好了自己被犧牲的準備,如果這個女子真的愛著自己的兒子那麼太後相信,這個女子會為了自己的兒子做出一切,如果這個女子不能做到,那麼這個女子就是不愛自己的兒子,太後不允許。
既然不愛自己的兒子,那麼就要讓自己的兒子知道這個女子的真實麵目,這個女子不愛自己的兒子,那麼女子接近自己的兒子肯定是有別的目的,太後不允許這樣危險的人物出現在自己兒子的身邊,太後不能看著自己的兒子沉迷美色,而不顧及江山社稷,不顧黎民百姓。
太後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成為以後昏君,變成“從此君王不早朝”的一個現實反應,太後越想越覺得可怕,自己的兒子以後絕對不能變成這個樣子,想到這裏以後,太後突然就下了決心,不管這個事情是否是真的,這個女人是不能留了,無論如何也要殺了這個女人。
不能讓這個女人毀了自己兒子的一生,自己兒子是君王,以後什麼樣子的女人都可以見到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女人而放棄掉自己已經的到的江山,以後自己的兒子還會有佳麗三千,各式各樣的美人還不是任自己的兒子挑選,對於這一點太後從來都不會懷疑,先皇就是例子。
太後心裏打定主意之後,就繼續閉目養神起來,仿佛一點都不在意真實的情況,但是太後也沒有讓自己的親信回來,事情的真相是什麼樣子的,太後自己的心裏還是想要知道的,畢竟是關於自己兒子的事情,在太後的眼裏權利和利益占的比重是比較大的。
太後心裏權利和利益的第一位,那麼自己的兒子就是排在第二位的,太後已經追逐權利大半輩子了,要是現在讓太後放下已經在自己手裏的東西顯然是不可能的,每個人的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而且想太後的性格,也不可能改變這些,權利還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