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山巒,起起伏伏,渺無人煙。
群山寂靜,夕陽如血,從山林中遙望而去,巨大而又殘美,似是要將無邊無際的山林和那漫天彩霞的天邊連接成一線。
山巒綿延的青色似乎沒有半點被這秋高氣爽的秋意給弄得殘美無極,落葉蕭蕭,反倒有了幾分難以言喻的爛漫和詭異。
“蕭蕭木落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寂靜的山林中有一道清脆的感歎聲響起。
聲過既逝,風吹無痕。
行走了三天兩夜,依然是群山綿延,重重複複,渺無人煙。
晝明疾步行走,暮降尋地而息,餓了就地取材,尋果而吃,渴了便飲天然溪水,困了便以帳篷而息。
再次行走了兩天一夜,總算是走出了重重山巒,到了那地圖上所說的世外桃源裏了。
但是,眺目遠望,依舊是青山疊嶂,翠綠蔥蔥,隻是在山脈南麵有一處深穀,深不可及,仿佛連一絲陽光都照射不進去,這個地方,便是外婆在信中所說的,絕塵穀。
到了穀位,隻見鍾靈琉秀,奇花異草,怪石嶙峋,踏過一條獨木橋,便到了那穀外與穀中的交界處,那是一麵巨大的岩石壁。
在那石壁中,有一條小小的縫隙,有清風從那裏麵透徹出來,讓人覺得舒爽無比。
穿過那小小的,僅能容納一人身形的狹縫,便豁然開朗,竹林叢生,鬱鬱蔥蔥。
行走了半個小時,便看見了一處桃花林,那落英繽紛的花瓣雨讓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過了桃花林,便看見了不遠處有幾間被竹藤圍起來的小竹屋,竹藤門口處有一塊門匾,或許是因為年代久遠,所以上麵的字跡已經不清晰了,進了門,便看見了芳草鮮美,繁花怒放,而那作為主屋的竹屋不大,麵南背北,大約有六十平方米,推開門進去之後,隻見一廳一室,室內壞境優雅清幽,廳中放在一張四方竹桌,幾把小竹椅,桌麵上放著一壺四杯。
正上方也擺放著一木桌,旁邊放在兩把椅子,桌上放著一瓶子,瓶中似乎插有鮮花,隻是枯萎了,花瓣落在桌麵上,已然沒有了當初那般鮮美嬌嫩,讓人忍不住微微歎惜。
西邊是一扇窗戶,窗戶緊閉,打開之後可以看見屋外的風景,下邊是一張竹藤美人榻,雖然簡樸,但製作精致,形態優美。
東邊是一分為二的臥室,揭開珠門簾,再揭開一層似乎是絲綢薄紗布,便見靠窗旁有一張小書桌,桌上放著幾本舊書,文房四寶,旁邊是一個幾層格子的書架,架上放滿了被塵封起來的書籍,再進去裏麵,便是一張小床,一台梳妝桌,一架竹木衣櫃。
出來主屋之後,便往旁邊的竹屋走去,這竹屋是做廚房之地,鍋盆碗筷皆齊全,後麵是一片小菜園,這裏就不細說了。
總之要想在這裏生存下來,是很有可能的。
雖然這裏一切齊全,但是,畢竟年代久遠,又沒有人居住,所以這些東西都染上了一層灰,隻得先將這屋子裏裏外外的打掃一遍,才能住人了。
從清晨進了這穀中,一直忙到了月出星明的時候,方才停歇了下來,坐在了那臥室裏麵靠窗戶的一張書桌上,拿出了自己從外麵世界裏帶進來的一些東西。
她手中握著那枚玉佩,然後在煤油燈之下,靜靜地凝視起來。
那玉佩是一塊四方橢圓形的天然玉石,握在手中冰清玉潤,無論是細看還是粗看,都非常的晶瑩剔透,氣質優雅,那上方沒有半點雕琢紋路,隻有右邊最下方雕刻著四個小字:今月古月。
今月古月,指的是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世間卻世事無常。難道這玉佩裏麵的四個字也是這個意思嗎?
她不懂,也不想懂。於是她便將這玉佩小心地掛在了脖子上,然後走出臥室,坐在了那美人榻上,倚著窗戶,望著窗外的桃花落英繽紛。
安靜,一片的安靜。
天空中殘月微蒙,繁星閃爍,明天便是十五了,真快,一轉眼,自己從那繁雜的世界中逃離到這裏,已經過去了那麼多天了。
雖然不用再在野外樹林叢中睡覺了,但是,此刻,她真的睡不著。
外婆,您在天上的那一邊還好嗎?落兒好想您。
想著想著,她便落下了淚,微微地歎息了一口氣之後,她便又像是想起什麼似的,於是便又再次進入到了那臥室裏麵去,坐在了那書桌上,取出文房四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她便拿起了一支毛筆,沾上墨,想了一會兒後,便寫在了那泛著黃色卻又保存的很好的宣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