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張科熙就有梁世璐。. .
前文過,每次張科熙表言論的時候,梁世璐都會跳出來反駁,兩人具體有何仇怨早已無從考證,但相愛相殺的戲碼卻始終在上演。
這次,張科熙表完《我最討厭張無忌》的書評沒多久,梁世璐便了一篇叫做《唯我張大教主》的書評。
光從二人書評的標題,便能隱隱看出爭鋒相對的氣場,更有意思的是,梁世璐的書評,並不單純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他同樣有自己的看法,並大量引據了劇情逐一對張科熙進行了反駁——
[翻過《倚屠龍記》的最後一頁時,心中刹那間百感交集!
解讀著張無忌的命運,似乎也在和他一道呼吸,曆盡劫難的張無忌,終於退出了這個多事的江湖,當讀到他終於再踐前約,為趙敏提筆畫眉這一段時,竟然有無言的感動在流淌——
通過張科熙的書評,我知道……
雖然洛大想在書裏強調兄弟、父子之類的感情。
但是讀者們,還是更在意張無忌在趙敏、周芷若、昭、殷離四女之間的搖擺與迷離吧。
一男徘徊於二女之間就足夠招惹罵名了,張大教主這一把茶壺配四杯的美夢,著實讓許多同懷此夢的男同胞們,亦不敢公開為他聲援或翻案,張科熙的書評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搶占了市場,但我想的是,如果你那麼看張大教主,那就太膚淺了。
張無忌果然優柔寡斷,全無主見嗎?
我看未必,尚在年幼時被玄冥二老擄走,受盡折磨,也不願出義父謝遜的下落;受紀曉芙之托,將楊不悔護送至西域,數次危在旦夕,亦無一絲猶豫;更不用,《排難解紛當六強》,豁出性命也要阻止六大正派對明教的屠戮,事後又明確與明教群豪約法三章,製止殘害無辜之事;韓林兒起逐走胡虜,讓張無忌當皇帝的事情時,張無忌更是誓言功成身退,沒有一分作偽之態。
大丈夫當重信守義、當救人危難、當有自知之明。
張無忌在這些涉及人之根本的問題的選擇上,清晰果斷,何來拖泥帶水?
讓我們再來看看張大教主難以抉擇的一麵吧,文中列舉了他優柔性情種種,張科熙也大量引據作為論點,在我看來,多少有些隔靴搔癢、未至實處。
習乾坤大挪移心法是從昭之請,這實在是他不狂妄沒有想到自己可以順利修煉之故。
任明教教主既是迫於形勢,亦是殷正、殷野王等動之以情,一個沒有任何雄心的人違背自己的本性,舍己從人,已屬難得可貴;至於與周芷若訂婚是奉謝遜之命,不與周芷若拜堂又是為趙敏所迫,倒是有些可非議之處,隻是其中涉及情感糾葛,往往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局外明白局中迷罷了。
我印象比較深的卻是這些片段:
比如六大派圍攻明教,張無忌本可以興高采烈的與久別的武當眾師伯師叔會合,共襄盛舉,但他見到滅絕師太殺得紅了眼時,反而備感迷惑:“那青翼蝠王隻殺二人,你們所殺之人已多了十倍。他用牙齒殺人,尊師用倚劍殺人,一般的殺,有何善惡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