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 提前準備的劇本(1 / 2)

文化部長方雲眼睛一眨不眨的頂著大屏幕上的《雨巷》。..

方雲身邊,龍國詩歌協會會長何明軒此刻也比方雲好不到哪裏去,他一邊看著大屏幕上的《雨巷》原文,一邊還在嘴裏輕輕念誦著,聲音裏的絲絲歡喜是怎麼也掩飾不住的。

現場文人嗡嗡嗡的議論起來。

觀眾也對著這詩交流著彼此的看法。

大概一分鍾的時間,現場不約而同的響起了掌聲,與之前那《斷章》相比,這掌聲乍聽似乎並不算熱烈,但如果細看就會現,鼓掌的觀眾表情都極為認真,不算響徹雲霄的掌聲,卻帶著極為沉重的力量!

“寫得太棒了!”

“詩章蘊含著強烈的樂感!”

“一站的時間構思出來,完全是才的神來之筆!”

“讀這詩,既能感受到舒緩、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節奏,也感受到它所抒的情感:淒清、哀怨和惆悵,除此之外,強烈的畫麵感也是讓人心中惻然,洛陽之才,冠絕古今!”

現場一些專業詩人們給出了全部好評。

品味良久,方雲緩緩開口道:“他竟然把法國那邊的象征主義手法和我們龍國傳統詩歌意象完美結合在了一起,這份靈性比業內一些所謂大師還要驚采絕豔。”

“的確。”

何明軒點頭道:“詩中運用了複遝、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複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這是《雨巷》富有音樂性的原因,不是有專業研究的人是寫不出這種等級的作品的,現在,方部長應該相信我之前他是現代詩大家的評價了吧。”

方雲點頭道:“他當得上一個大家評價!”

這《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這詩寫於197年夏,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鬆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葉聖陶先生稱讚這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龍國沒有同樣的曆史。

但這詩光從表麵意向去分析,也堪稱佳品,其中運用到的手法和技巧,都是妙到巔峰的,哪怕從字的最表麵去品讀,都很難不被這詩所吸引,所以現場觀眾反應熱烈。

————————

現場反應尚且如此,更遑論直播前的觀眾了。

“太美了,這《雨巷》,絕對是我聽過的最美的一現代詩,洛大寫現代詩的實力我算是徹底服了,要知道這隻是一站時間構思出來的作品啊,比起曹植七步成詩也不遜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