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1 / 2)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

風吹過雲就散了,影子淡了,

……

看著看著就倦了,星光也暗了;

聽著聽著就厭了,開始埋怨了,

回頭發現你不見了,突然我亂了。

藍煙喜歡這首詩,可是這樣一首詩,經曆不同解讀起來感受不同,有時候讀著讀著。心就碎了。

無論是什麼感情,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有些衝突和矛盾可以過去,可是有些原則上的卻不能,或許是因為一句話,或許是因為一件事,或許是…,隻要是一件能說明對方本性如此的事,就很難再回去,因為有一次就有二次。傷過了不管對方如何努力掩飾和彌補,不管多麼疼,都會漸行漸遠,不可能再回到最初的時候,努力的笑鬧聲,卻遮掩不了受過傷害之後的戒心和提防。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藍煙的竹馬是個文采菲菲的人,藍煙每發表的日誌他都看,看後會評論,有時候言辭犀利,藍煙沒了麵子會跟他大吵,後來他結婚了,自然而然疏遠了,他們都是同一種人,有同樣的堅持,不會允許自己在別人的婚姻裏做一個尷尬的角色,也不允許別人在自己的婚姻裏尷尬的存在。

藍煙記得他說過她的感情很細膩幹淨,但是生活一定要粗糙的過,眼裏不揉沙是跟自己過不去。藍煙當時很不以為然,後來藍煙很以為然,而且專門找到那條評論,把它在空間供奉起來——截了圖片存在“記憶”相冊裏,這個相冊命運多舛,多次受黎蕭熱潮冷風。

這個人再也沒有看過她的文章,給她提出衷肯的建議,藍煙偶爾會回憶起來那段筆談的日子,有些懷念,但是與愛情無關。

送小英離開之後,藍煙眼淚汪汪的一個人忙碌了一下午,終於沒什麼可忙了,想起那個叫蘇心蕊的女人,心裏沮喪失落五味雜陳。生活難道就是為了讓我們漸漸認清楚一些人的真麵目嗎?可是太痛苦啦,為什麼經曆這些?

藍煙情緒低迷的真正原因是很狗血的戲碼,是她潛意識裏以為沒人要的大齡剩男黎蕭有個小心翼翼掩藏的地方,裏麵塞滿了他的前女友。而且這個前女友對他不離不棄,想要得到他,而且誓死不休。藍煙心底嘀咕:已經分手了還來糾纏,人品真差。對黎蕭的眼光不敢苟同。

她本來有恃無恐,第一她不愛他,第二他跟她一樣,忠於婚姻。藍煙相信黎蕭不會做出背叛婚姻的事情來。

但是從蘇心蕊出現的那天她就心神不寧。

她發現黎蕭對蘇心蕊念念不忘。

她第一次有些厭惡自己那細膩到人神共憤的觀察力。

如果把女人的三十歲以前定義為青春,那麼藍煙的青春進入了倒計時,女人對年齡的惶恐,並不亞於男人對失敗的畏懼。藍煙不知道這惶恐跟黎蕭有無關係。

步入社會很多人都開始妥協,可是,藍煙依然是那個眼裏不揉一粒沙的人,在征程裏孤獨而又艱難的跋涉著,不管一些人打著為了她為了家人的旗號說出怎樣難聽的話,都默默的承受和堅持,因為知道她需要向其證明我沒錯的人最應該是自己,因為很早就知道,成長是慢慢跟孤獨越來越親近的過程。

徐誌摩說:有些女人,會讓人覺得,世界上無人舍得對她不好。然而,這個女人,就是得不到她一直盼望著的好。

藍煙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悲劇的女人,很多人會疼惜她的堅強而嗬護她,但是沒有一個人把她真的放在心尖上,所以她拚命的學會堅強,拚命的承擔孤獨寂寞。

很多的痛苦,都不及寂寞的痛苦來的更無厘頭,藍煙的寂寞是起始於童年,她默默地等奶奶回來,奶奶回來了她默默地等奶奶忙碌,奶奶忙完了她默默地,精神專注地,聽奶奶講故事。

藍煙後來想,大概就是童年這種生活模式養成了她心中有事從不外講的習慣,這種一個人承受的寂寞開始了就斷斷續續不曾結束過,大學以及大學之前的寂寞或許還有室友同學攪擾,一畢業了更多時候都是獨自待著,獨自待著時各種心裏的痛就會格外真實,她總是努力的自娛自樂。

直到藍煙發現自己常常自言自語,有時候一個人對著鏡子笑,更甚至周圍有別人時她突然就沉沉陷進了自己的世界,癡癡的笑,或者小擰著眉頭,別人看來時她才會恍然驚醒,然後局促不安的衝對方笑。

這些詭異的症狀小說裏出現時或許很正常,也無足輕重,因為是小說,所以總會好,藍煙看小說很多很多,多到一直理智的她也總是幻想哥哥有一天會如小說裏一樣,奇跡般出現,但是現實就是現實,許多綺麗的美夢最終都要在現實中醒來,美夢醒來,藍煙隱隱約約知道,自己大約生病了,心理病,去看心理醫生嗎?腦子裏閃念而過,藍煙不會花錢去看心理醫生,真如不會花錢去治療胃病和哮症。L市的消費相較藍煙的工資真是高出很多,她沒有這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