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烏魯克蘇河,科考探險隊按照保護區同誌指引的方向,繼續向西南行進。

從這裏開始,探險隊將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完成數千公裏的無人區穿越。離開了當地向導,對於第一次進入無人區的探險隊員來說,每前進一公裏都得小心,找路和考察花費了不少時間,探險隊每天隻能前進幾十公裏。_065這裏的海拔巳接近5000米,河穀南坡的山頭還能看到沒有融化的積、雪。地上沒有任何植物,看上去全是風化的碎石。經過仔細的觀察,我們終於發現了→道淺淺的車轍。這是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巡山時留下的癮跡。據保護礦。再從那裏打聽,就可以找到翻越昆侖山進入可可西裏的路線。

下午4四時,天空突然出現了烏雲,路也越來越難走,峽穀兩邊的山峰在這裏合攏,車隊隻能在兩山的夾縫中爬行。有的地方窄得連車都容不下,汽車隻能開上山坡,斜著通過,坐在車裏感覺車子隨時都會側翻。在這種既無路又無向導的情況下行車,無論對車、對駕駛員及車上的隊員來講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最糟糕的是,有時走著走著前麵的車轍就不見了,滿地的亂石,尋不到一點痕跡;有時走著走著就走不通了,不得不倒回來重新找路。GPS在這裏根本無法發揮作用,因為它所指的方向,在這裏不是峭壁就是斷崖,你不得不找道繞行。這裏群山環繞,由a牙咧嘴的山形幾乎都是一個模樣,灰蒙蒙的蒼穹下看上去全是燒焦的褐黑色的山石,隻有這時,我們才真正感受到舉步維艱。

在北緯37度07分、東經86度39分的一處台地,發現了一條長約25公裏的小山脈,其外觀形狀與喀斯特地貌相同,我們當即采集了岩石標本。如果能證實在昆侖山脈存在喀斯特地貌,將是我們此行的第一大發現。

1987年,美國某專業地理雜誌稱·在中國的阿爾金山與可可西裏之間發生過強烈的火山噴發。當年我國地震台並未測出這一帶有顯示火山噴發的震波。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科學院和青海省政府聯合對可可西裏進行科考,地理專家在可可西裏地區也未找到活火山口。

在北緯36度07分、東經86度05分的地方,我們發現一處數百米高的死火山,凝固的黑色岩熔漿呈放射狀布滿山體表麵,死火山方圓10公裏範圍內散布大給金礦送油的車隊與我們不期而遇小不一的火山石。從死火山上生長著的植物判斷,這座火山的噴發年代已經久遠。顯然,與前幾年俄羅斯地理學家稱在西藏的岡底斯山主峰一帶發現巨大的人工金字塔一樣,單從衛星圖片判讀而不到實地考察,就是專家學者也無法得出任何結論。在木孜塔格峰下,隊員們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我們邊考察,邊尋找向南通過昆侖山的通道。由於地形不熟,迷路是常有的事情。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條通道,剛上路不久2號車的輪胎又被石頭紮破了,車隊停下來幫助更換輪胎。就在這時,雨滴零零散散地飄落下來,緊接著就是雪花夾雜著冰雹一起往下倒。頭上烏雲壓頂,腳下怪石林立,隊員們再次領教了阿爾金山無人區的恐懼。備胎換好了,我們迎著暴風雪繼續上路。在傍晚時分,選擇了一個比較避風的山腳,建立了宗慶營地。+衛豆Z一9月11日,早上起床,發現天氣晴得挺好,我們又趕路。分手時保護處的同誌給我們估算過,按我們平時的行車速度,今天下午就能到達金礦。

高原上的太陽上升得很快,早晨我們拆帳篷裝車時才剛剛露頭,看遠處的山頭還是一個剪影,走了不大一會兒,已是陽光普照大地,視野比昨天開闊多了,寬闊的草甸上,偶爾還可以看到幾隻奔跑的藏勢羊。

行駛中我們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這一帶的草甸,汽車行駛留下的車轍比較多,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看到車轍就好像看到了一種希望,但在這兒,希望隨即變成了一係列的麻煩。眼前的車轍有時方向是一致的,有時方向不一致,讓你很難斷定跟那條走;有時不得不重新拿出地圖對照分析,好不容易確定一條,可走不了一會兒又合到了一起;不論你再有經驗,在這裏統統沒有用。當時,我們考察分析,這些車轍,有的是當年淘金者留下的痕跡,有的是盜獵分子追殺藏挎羊時留下的罪證。一路上,我們還看到了許多野生動物的白骨。

中午時分,岔道少了,道路逐漸好走起來,我們自認為走出了車轍散亂的"迷魂陣"。為了把上午耽誤的時間趕出來,車隊沒有停歇,一直順著西南方向的一條大道行進。大約走了五六十公裏,迎麵駛來青海牌照的三輛卡車,上前一問,才知他們是青海某石油公司給金礦送油的車隊。他們說,這裏離金礦還有五十公裏。當時我們很高興,因為保護處的同誌說過,到了金礦,就可以找到翻越昆侖山的路了。

有位隊員向司機打問有關雲霧嶺金礦的其他情況,可司機說這裏不是雲霧嶺金礦。這時,我們才感到問題有些嚴重,這說明在這個保護區裏,絕非一個金礦。我們隻好調轉車頭,走了半天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中午走過的地方。一再地迷路,使隊員們心頭有些沉重。這時已是下午4點,探險隊又開始重新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