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年十二月,玉山鎮。
眼看著新年將至,劉君韜將各處的管事、骨幹召集回玉山鎮,準備召開玉山鎮的年會。
沒過幾,唐宇、劉子安、馬立軍、崔寧、徐萍、張驍軍、嚴虎、陳子平先後趕回了玉山鎮。
而郭永忠、張白圭、郭沐英、高冉等人也早早的來到劉君韜家,與眾人一起團聚議事。
期間,劉君韜先是讓眾人暢所欲言,將各自的事務通報一下。
唐宇率先將商部的事務做了通報,此時商部各處商鋪、幾支商隊獲利頗豐,而且玉山工坊的琉璃和劉氏二鍋頭也是非常暢銷,不但是山東一地,南直隸、河南、北直隸等數省的商賈都是趨之若鶩,甚至不惜派人來到玉山鎮排隊購買。
同時,商部新籌建的水泥工坊也全力開工了兩個月時間,庫存的皇明牌水泥數量不少,已經足夠玉山鎮新址修築之用了。
聽到這裏,劉君韜十分高興,道:“好啊!既然如此,那就有勞郭員外,過完立刻招募工匠,開始修築咱們玉山鎮新城!”
郭永忠聽到玉山鎮新城終於要開建了,早就樂開了花,笑嗬嗬的道:“好!此事包在我身上!”
接著,郭永忠便將民部的事情了一下。
“民部今年又是一個豐收之年,現在咱們魚山集已經囤積了十五萬石糧食,明年春耕用的種子也已經挑選完畢,隻等著春暖花開,便可以組織鄉民播種了!”
到這裏,劉君韜卻是道:“既然郭員外到了明年的春耕,那我就一件事情。”
“哦?君韜有什麼吩咐。”
“明年春耕,民部要找一批鄉民改種高粱!”
“改種高粱?”
郭永忠疑惑的道:“君韜,白酒工坊那邊不是一直在收購高粱嗎?還用得著民部騰出農田種植嗎?”
劉君韜沒有話,而是看向了唐宇。
唐宇會意,笑著道:“員外是這樣的,因為咱們工坊出產的劉氏二鍋頭現在名聲大噪,各地都是供不應求,所以相應的,那些販賣高粱的大戶也相繼抬高了價格,使得商部損失了不少的銀子!”
“原來是這樣!”
郭永忠道:“隻是這樣一來,商部從鄉民手中收購高粱是什麼章程?要是價格太低聊話,我可是不答應的!”
唐宇笑著道:“自然不會!商部從鄉民手裏收購高粱的價格,絕不會低於外麵的價格!而且,要是鄉民願意的話,也可以用高粱直接換咱們的劉氏二鍋頭。”
“怎麼個換法?”
唐宇道:“現在市麵上一石高粱差不多要二百四十文上下,大宗的話,二百二十文或者二百文就能拿下,所以商部準備定下一石高粱換三斤劉氏二鍋頭。”
郭永忠盤算了一下,便笑著道:“好!這個主意好。唐宇你實話,這個主意是不是君韜想出來的?你肯定想不到這樣的主意來!”
唐宇聞言笑著道:“員外猜對了,這個主意還真就是練總提出來的。”
眾人聞言都是笑了起來。
這時,劉君韜想起了一件事情,前幾日醫護堂管事大醫師岑熵來找自己,起了將來給護衛隊傷員處理傷口的事情。
那岑熵年紀四十多歲,可是東阿縣城內的名醫,據以前是在兗州府城開醫館的,後來不知道得罪了什麼人,躲到了東阿縣避禍。
自從岑熵來到了玉山鎮之後,便對玉山鎮的種種與眾不同之處上了心,渾身都充滿了幹勁,結合自己行醫十幾年的經驗,以及玉山鎮護衛隊隨時可能出現大量傷員的事實,才向劉君韜提出了處理傷口困難的事情。
劉君韜也明白,在此時的大明,一旦軍中傷員的傷口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很快便會發炎流膿,這個時代可沒有抗生素、消炎藥這類藥品的,後世常見的炎症就可以奪走大量傷兵的性命!
有鑒於此,劉君韜也是苦苦思索,此時聽到唐宇和郭永忠討論高粱換酒的事情,忽然想起自己工坊出產的劉氏二鍋頭不就是消炎殺菌的上好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