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兵仗局。
這,劉君韜帶著白玉興所部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還沒姑上喘口氣便直奔兵仗局的火器坊。
此番,劉君韜不為別的,專門為張白圭發來的急報而來!
原來,早在幾個月之前,劉君韜便將三眼銃的圖紙交給了張白圭,想要張白圭按照圖紙的樣式批量打造三眼銃,交付給周宗勝所部馬隊使用。
當然,劉君韜設計的三眼銃是經過改良的樣式,不但在銃管上加上了鐵釘、增加了銃管的厚度和長度,而且還為三眼銃加裝了長柄。
如此一來,劉君韜設計出來的三眼銃既可以在奔弛的戰馬上開火射擊,在射擊過後騎手便可以將手中的三眼銃當作狼牙棒來使用,方便而又凶狠!
這樣的戰法,其實也正是後世明末遼東鐵騎的普遍戰法,劉君韜也不過是拿過來借鑒使用罷了。
當張白圭陪同劉君韜來到火器坊的時候,嚴虎也是聞訊趕了過來,三人來到一張木架前麵,隻見一杆烏黑的火銃架在了上麵。
劉君韜欣喜的拿起火銃仔細觀看了起來,隻見這杆火銃共有三根銃管,外形如同是三根竹節一般,每根銃管都是單銃聯裝,每個銃管外側都有個孔,使用時在銃管內添加火藥,最後裝填鋼球或者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孔處添加火繩,使用時點燃火繩,引爆裝填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三個銃管可輪番射擊。
在三眼銃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裝了長度大約為一米七左右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的同時,還可以將三眼銃當作狼牙棒來使用,可謂是一舉兩得。
而且,按照劉君韜的設想,張白圭帶著兵仗局火器坊的工匠還做出了一些改進:這款三眼銃的三支單銃繞柄平行箍合而成,成品字型,各有突起外緣,共用一個尾部,設有藥室和火門,可以實現連射。
“君韜,這三眼銃由於銃管較多,所以兵仗局暫時還沒研究出燧發樣式的,現在隻能先用火繩發射了。”
劉君韜點零頭,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三眼銃的擊發裝置比較複雜,日後慢慢研究便好。
張白圭眼見劉君韜很是滿意,便站在一邊繼續介紹著:“君韜,這三眼銃管約長一尺,銃口如正統九年式鳥銃大,可容鉛彈三錢。在打造的時候,用鐵要煉熟,兩筒相包務使合縫密實,眼內大得宜;亦以鋼鑽稍車之,使眼內光直,出彈方準。之後,三管攢而為一,用箍三道或隻用口箍一道。眼要挨底鑽使不後坐。銃後共打一庫箍裝木柄,柄後用一鐵鑽或以鐵箍。”
聽著張白圭介紹著打造三眼銃的過程,劉君韜也是暗暗點頭,心道:“現在兵仗局已經有了自己一套打造火器的方法和技術了,如此一來,將來再發展其他的犀利火器,也就水到渠成了!”
想到這裏,劉君韜又仔細看了看手中的三眼銃,腦海裏也是回想起穿越之前看過的一些書籍:雖然三眼銃的銃管較短,而且不能三點一線瞄準,但它在三四十步的距離上還是有相當的威力和足夠的射擊精度!按照大明一步五尺約合一米六來計算,三眼銃的最佳射程為三十步,也就是約合五十米左右,可破重鎧!五十步也就是八十多米之外,三眼銃能重創不披甲目標;百步也就是一百六十多米之外,三眼銃就沒有殺傷力了。
但是,劉君韜也是明白,明代的一些兵書中記載的火器射程並不是全都可信的,因為作者為了保密往往會誇大射程。
例如,《火攻摯要》自序中雲:"惟趙氏(詳述鳥銃製造和用法的《神器譜》的作者趙士楨)藏書海外,祝融佐理,其中法則規製,悉皆西洋正傳;然以事關軍機,多有慎密,不詳載,不明言者,以致不獲茲器之大觀,甚為折中者之所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