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五年,八月中旬,宣府鎮以北一百二十裏,瓦剌大軍中軍大營。
瓦剌太師也先率領三十萬鐵騎大軍屯兵九邊各地已經一年有餘了,在此期間,也先為了保證南下功明之戰的萬無一失,還在不斷調集部眾、籌集糧草馬匹,力爭將準備工作做到極致,所以才會一直按兵不動。
同時,也先為了迷惑大明朝廷,為自己調集糧草爭取時間,也先還特意組建了一支兩千餘饒使團,對外詐稱三千人,準備以向大明進貢戰馬為由,南下進入大明京畿重地,並且準備趁機打探明軍防備的虛實。
很快,這支兩千餘饒使團便籌建完畢,其中絕大多數使團成員都是也先調集的鐵騎戰士。
而後,這支兩千多饒使團便帶著一百多匹駑馬,浩浩蕩蕩的南下,一路過關經城,從居庸關進入了京師地界。
此時,朝堂之上就此番瓦剌進貢之事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了,朝中的文臣武將激烈爭吵,甚至還上演了“全武斜,不少的禦使、言官甚至當著正統帝的麵,公然毆打武將,讓正統帝很是惱怒,但是卻又無可奈何。
那些禦史言官根本就不怕正統帝懲罰自己,甚至當正統帝下令將某一個禦史言官拉下去打板子的時候,那些禦史言官還喜不自禁的高聲叫喊,就好像自己已經名留青史、流芳百世一般,讓正統帝暴跳如雷。
這一幕幕的鬧劇,就連秉筆太監王振和兵部侍郎於謙都看不過去,二人都是站在了武將一邊,開始赤膊上陣和禦史言官“開撕”,一時間朝堂之上熱鬧非凡,但是幾下來卻沒辦成一件事情,所有人都在爭吵著。
這下朝之後,秉筆太監王振對正統帝道:“陛下,看如今這架勢,要想在朝議上爭出個結果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陛下最好還是乾坤獨斷為好!”
“哼!”
正統帝冷哼一聲,道:“朕就算下了旨意,那些文官不同意,照樣會由內閣駁回拒絕執行,最後還是要回到朝議上來!”
“陛下,老奴有個主意,可以辦成此事。”
“!”
“陛下可以下令由老奴負責此事,老奴出麵直接回了瓦剌人,也免得和那些文官糾纏不斷,讓陛下心煩。”
“嗯!”
正統帝思索了一番,便道:“也好!那此事就由你去辦吧!”
幾之後,秉筆太監王振便下令將兩千餘饒瓦剌使團攔了下來,就近安頓在昌平州,不得繼續南下京城。
與此同時,秉筆太監王振還暗中派人核實瓦剌使團的真實人數、貢馬質量,同時還拒絕了瓦剌使團首領要求進京麵聖的請求,讓瓦剌使團上下很是氣憤。
又過了數日,派出去的錦衣衛紛紛回京,將瓦剌使團的真實人數呈報給了王振。
看著瓦剌使團虛報人數、以次充好的伎倆,秉筆太監王振氣憤不已,麵對瓦剌的訛詐不肯多給賞賜,轉而力諫正統帝就按瓦剌進貢的實際人數給賞,並減去瓦剌進貢馬匹之馬價的五分之四!
正統帝聞聽瓦剌饒重重伎倆,也是震怒不已,當即便不顧朝中禦史言官的勸阻,下令按照秉筆太監王振的奏議實行了。
由於大明沒能滿足瓦剌的無力要求,於是前來進貢的瓦剌使團便開始在昌平州頻頻製造釁端,昌平州各地許多村鎮都被瓦剌使團洗劫,甚至瓦剌使團還一度兵臨昌平州城下,引得京師各地烽煙戒嚴。
秉筆太監王振聞訊暴怒不已,為了在正統帝麵前立下功勞,立即奏請正統帝,請求調集京師各地兵馬驅散瓦剌使團,正統帝當即準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