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傾巢而出(1 / 2)

兩之後,正統帝為了爭取時間,為自己調集大軍禦駕親征做好準備,便下旨以駙馬都尉井源為主將,率領四員副將統兵五萬先行出擊,遲滯瓦剌大軍的進攻速度。

駙馬都尉井源不敢怠慢,當即率領五萬大軍向西出發,從居庸關出關西進。

同時,正統帝便開始著手布置自己離京之後的安排。

正統帝最為在意的便是朝局的穩固,於是便下旨任命其弟郕王朱祁鈺據守北京,負責監國。

而後便下令秉筆太監王振催促兵部,在十日之後做好大軍出征的準備。

至於出征大軍的數量,正統帝為了穩妥起見,直接定下了五十萬的兵力,命令兵部必須在規定期限之內集結完畢。

這可是苦了兵部眾官吏,要知道此時京畿各地的駐軍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兵力,就算是加上京城三大營的兵馬,也隻有二十多萬而已,兵力上還差了一半多!

為此,兵部尚書鄺野無奈之下隻能臨時征募兵員,以優厚的待遇募集到了京城各地大量的遊手、地痞,以及衛所屯堡之中的閑漢。

就這樣,兵部在短短十的時間內,終於是湊齊了五十萬“大軍”。

隻不過,這樣的大軍到底有多少戰力,都是個未知數。

雖然出征大軍戰力堪憂,但畢竟有五十萬之巨,正統帝也顧不上許多了,在寢宮內興奮的試穿新打造的禦用重甲。

旁邊王振不斷指揮幾個太監為正統帝穿戴整齊,看著鏡子裏威武不凡的自己,正統帝十分滿意,心中的底氣更是不斷上漲。

“陛下,這身鎏金龍頭甲如何?”

“嗯!”

正統帝十分滿意的道:“工部的手藝很不錯!對了,這麵琉璃鏡是什麼地方進貢的?竟然能將朕照得如此清晰!”

“嗬嗬。”

秉筆太監王振道:“啟稟陛下,這麵琉璃鏡是山東兗州府進貢的,聽是什麼玉山鎮工坊出產的。”

“玉山鎮?”

正統帝忽然想起了什麼,道:“之前兵部不是上報了一批剿賊平亂功臣的名單嗎?朕記得上麵有個晉升參將的武將,好像就是兗州府玉山鎮人吧?”

“陛下,正是!”

王振道:“陛下,此人名叫劉君韜,據原本隻是一個豪強而已,後來逐漸勢大,再加上安靖地方有功,便被任城衛指揮使招募為民團練總;之後,那劉君韜又因剿賊有功被兵部擢升為遊擊將軍。此番福建賊寇暴亂,劉君韜率軍兩萬出征,立下戰功不少,這才因功晉升為兗州府參將。”

“原來是這樣!”

正統帝又道:“聽這個劉君韜還善用火器?”

“陛下英明,正是!”

“隻是可惜了!”

正統帝歎了一口氣,道:“韃虜畏懼我華夏火器,隻是山東距離京師太遠,時間上肯定是來不及了,否則將劉君韜所部調入京城隨軍出征,正好痛擊韃虜氣焰!”

“陛下所言正是!”

當,正統帝便下旨從朝中調集了文武官吏一百多人隨行出征,其中大部分都是武將、勳貴和兵部官吏,真正的文官少之又少!

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人全都護駕從征。

消息傳出,被正統帝勒令在家反省的於謙不禁仰長歎、淚流不止。

雖然於謙中正廉明、一身正氣,但並不代表於謙是一個書呆子,對於朝中的政治~鬥爭,以及朝臣之間的爾虞我詐,於謙全都看在眼裏,根本瞞不過去。

此時,於謙心中十分明白,明麵上慫恿正統帝禦駕親征的饒秉筆太監王振,但那不過隻是表象而已,真正的幕後推手正是朝中的文官集團!

這一點,從正統帝批準的隨軍官吏名單中就可見一斑!

一百多名官吏,隻有三、五個文官而已,剩下的全都是與文官集團為敵的武將、勳貴、兵部官吏,這可是明目張膽的借刀殺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