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哀傷與憤怒(1 / 2)

眼見朝中大臣紛紛爭論不休,各路大軍已經陸續到齊了,但是兵部始終沒有開始部署兵馬,二十萬大軍滯留京城周邊已經數日之久了!

麵對這樣的情況,劉君韜也是心中苦悶,可是自己官職低微,此時根本就沒有能力來影響朝局的走向,隻能暗暗發急。

既然左右不了局麵,劉君韜索性安排好各營兵馬,便帶了一隊護衛進了京城,準備在京城內逛一逛,散散心,看一看此時北京城的風土人情。

一路上,劉君韜隻見京城之中非常蕭條,大街上的店鋪基本上都關門大吉了,隻有少數的大店才繼續開門營業,但也都是門可羅雀,沒有幾個客人上門,店二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或站或坐打發著時間。

此時,大街上人影闌珊,隻是零星有幾個行人路過,但也都是神色匆匆,眾人都是低著頭抓緊時間趕路,根本就不想在大街上過多逗留。

此時雖然經過於謙的鐵腕治理,京城內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觀,但依舊不是很太平,一些地痞惡霸還是三五成群的在大街上遊蕩著,還想著趁著機會撈上一筆、快活快活。

當然,這些地痞惡霸相比於之前也是心謹慎多了,專門在胡同、巷子裏穿行,挑一些落單的行人下手,以躲避街麵上的兵丁、衙役。

看見此情此景,劉君韜也是微微歎息著,心中很不是滋味,此時劉君韜的腦海裏也不斷浮現出關於北京城的曆史來。

洪武元年八月,大將軍徐達攻陷元大都,由於元順帝不戰而逃,北京城非常幸閱沒有受到破壞,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由於北京城城池過大,不利於明軍防守,於是徐達便將北城牆向南移了六裏,同時用城磚將城牆外側包砌起來,以提高其防守能力。

到了永樂四年,永樂大帝開始籌劃遷都北京,並在燕王府基址上營建西內,次年西內落成。

永樂十四年起,永樂大帝開始摹仿南京故宮營建北京宮殿。此後紫禁城宮殿、太廟、太社稷、萬歲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孫府、五府六部衙門、鍾鼓樓相繼建成,同時還將北京城的南城牆向南移了兩裏,以修建皇城。

此後永樂大帝又在北京南郊修建霖和山川先農壇。

等到了本朝,正統帝又對北京城進行鄰二次增建,將城牆內側用磚包砌、開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門城樓、甕城和箭樓、建城池四角建角樓、城門外各立牌坊一座、護城河上的木橋全部改為石橋,橋下設水閘,河岸用磚石建造駁岸。

經過整修之後的京城周長四十五裏,形成了極其堅固的城防體係。

同時,正統帝還在京城遠郊建設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極城和內長城等防禦設施。

至此,北京城穩坐當時世界第一大城的寶座!

而北京城中也是人潮湧動,一百多萬百姓生活在城內,再加上駐軍兵馬等一係列人口,此時北京城內的人口甚至達到了恐怖的將近兩百萬!

這樣的人口數量在此時可是空前絕後的存在。

劉君韜回憶著這些北京城的信息,再看著眼前蕭條的景象,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於是,劉君韜搖了搖頭,便想要返回大營。

忽然,劉君韜想起南下征討葉宗留時候的上官,參將戴景奎,此時應該就在京城。

所以,劉君韜便準備前往拜訪一下,畢竟自己和參將戴景奎一同出生入死過,這麼長時間沒見麵了,到了京城去拜訪一下也是應該的。

沒過多久,劉君韜便按照當初參將戴景奎留給自己的地址找了過去,到時到了戴府門外的時候,劉君韜卻是傻了眼。

隻見戴府門外高高掛著兩個雪白的燈籠罩子,兩名下人一身素白孝衣守在門外,府中還不是傳出悲切的哭聲。

劉君韜心中猛然一驚,急忙帶著護衛上前,向那兩名下人問道:“請問戴參將家中出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