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初戰告捷(一)(1 / 2)

瓦剌太師也先和大汗脫脫不花會師之後,便開始準備進攻北京城。

數日之後,也先和脫脫不花率軍衝居庸關以西的白羊口朝著北京城開去,沿途明軍紛紛點燃烽火示警,一時間京畿之地狼煙遍地,形勢急轉直下。

麵對危局,兵部尚書於謙立即從京城駐軍之中抽調了十萬大軍,布陣於九門之外,剩下的四萬兵馬則是緊守城池。

同時,於謙還上奏景泰帝,請求兵馬司、京兆尹、北鎮撫司、南鎮撫司出麵,組織京城百姓協助守城,從百萬百姓之中抽調青壯登城。

景泰帝當即準奏,兵馬司、京兆尹、北鎮撫司、南鎮撫司紛紛派出人手挨家挨戶清點人口,將全城百姓編為保甲,每甲十戶,必須出壯丁三惹城守備!

短短幾之內,於謙便集結了壯丁三十萬之眾!

雖然這些壯丁沒有經過什麼操練,對上凶悍的瓦剌鐵騎隻有死路一條,就算是守城作戰也是一樣,估計十個、八個壯丁也不一定能夠抵擋一個瓦剌鐵騎。

不過,這三十萬壯丁在城頭搬運滾石檑木、投擲火罐、震雷還是可以的,還可以舉著盾牌掩護官軍將士,或是將傷員送下城去,這樣可以讓官軍將士最大程度騰出手來與韃虜鏖戰。

待到於謙將十萬大軍部署在九門之外以後,便將三十萬壯丁匆匆編製了一番,配屬到守城的四萬大軍之中,作為守城大軍的輔兵使用。

一切都部署完畢之後,於謙命令兵部侍郎吳寧代理兵部事務,而自己則是親自披甲執銳,在各部大軍之中不斷巡視,各部大軍士氣大振。

此番,於謙調集出城迎戰的兵馬有副總兵高禮、副總兵毛福壽等宿將,兗州府參將劉君韜也是率軍出戰,被於謙安排在章儀門外列陣紮營。

而於謙則是前往了副總兵高禮營中,駐守在德勝門外。

此時,劉君韜正在大營之中部署迎戰之事,忽然帳外侍衛稟報道:“啟稟將軍,右都督石亨正在營外,請將軍前往迎接!”

劉君韜聞言頓時吃了一驚,萬萬沒想到石亨竟然會在這個時候來找自己。

來不及多想,劉君韜立即率領張驍軍、陳子平、高冉、周宗勝、孫緒等各營指揮前往轅門外迎接石亨。

由於劉君韜對明史很是了解,所以對於石亨也很是關注,畢竟石亨在北京保衛戰以及後續一係列的事件中,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而石亨的一些信息,也不斷浮現在劉君韜的腦海鄭

石亨此人長相奇異,四方臉麵,身軀高大,胡須及膝,善騎射,尤其擅用大刀,早年間繼承其父官職,任寬河衛指揮僉事,也算是一個頗有本事的官二代了。

早在正統元年,石亨便率部在黃牛坡擊敗瓦刺軍,奪回許多馬匹,首次征戰獲功,遷任都指揮僉事。

正統三年正月,三百多名瓦刺軍騎兵在黃河邊飲馬,石亨率眾追擊到官山下,斬俘甚多。此後石亨擢升為都指揮同知,又充任左參將,輔佐武進伯朱冕守大同。

此後,石亨在大同西路邊境修築堡壘,囤積糧草,並在紅城、延安、金山等地,多次擊敗南下入侵的瓦刺軍,以功先後升遷都指揮使、都督僉事。

正統十四年,石亨與都督僉事馬麟巡守塞外至箭豁山,二人合力率軍打敗了兀良哈的軍隊,石亨也因此進升為都督同知。

當時,智勇雙全的邊關守將除楊洪外,就數石亨最為強悍。石亨雖為偏將,朝廷卻視其為大帥之才。

就在前不久,瓦剌太師也先率部大舉進攻大同,石亨和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等率軍與之大戰於陽和口,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二人兵敗陣亡,石亨則是單騎一人跑回,被朝廷降官募兵,責令其立功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