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以文禦武之策(1 / 2)

景泰元年七月鄭

隨著朝中文武大臣之間的衝突越發激烈,便有不少文官開始將爭鬥的焦點轉移到了權柄之上。

一時間,朝中文武大臣每逢上朝,便開始在朝堂上爭論文武之重,爭奪各種權柄,甚至一些言官開始爭搶武官的軍權!

麵對文官咄咄逼饒態勢,身為兵部尚書的於謙也是憂心忡忡,此時大明剛剛經曆了土木堡之敗,剛剛打完北京保衛戰,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可就在這個時候朝中的文官卻借題發揮,將朝政攪得混亂不堪。

於謙也是氣急,於是便開始和朝中武官一同展開的反擊,不斷上書景泰帝,痛斥朝中文官興風作浪,並且彈劾了十餘名帶頭擾亂政局的禦史言官。

不過對於朝中文武官員的爭鬥,以及雙方不斷上奏的彈劾折子,景泰帝始終未予評論,而是專心和正統帝暗中較勁,並且極力打壓正統帝的剩餘勢力。

眼見景泰帝不作為,於謙無奈之下便在這的朝議上公開痛斥朝中文官,將眾饒種種作為一一批駁。

“朝廷自有法度,我大明自有政體!朝中文武官員理應各司其職,文官掌控政務、民生、輔佐帝王;武將征伐下、鎮守四方、保境安民!如此,我大明才能政通人和、四海賓服。”

於謙憤怒的指著大殿上的眾多文官,大聲嗬斥道:“而今,你們卻越俎代庖,不但處處打壓朝中武官同僚,而且還伸手所要鎮守、調防、錢糧、兵備等權限,真是豈有此理!這些本是武將之權,與你們有何幹係?諸位這是在奪權,是在黨同伐異!”

麵對於謙的憤怒,朝中的眾多文官都是不以為意,甚至紛紛出言反駁。

“於大人此話差矣!太上皇禦駕親征之時,五十萬大明將士埋骨土木堡,是何原因?皆是朝中武官之罪!如果是我等飽讀聖賢文章的文官主持此戰,當然不會有此大敗!”

“沒錯!自古禍國著多是武將,於大人豈不看五代十國時候,皆是武將紛爭,下屍橫遍野!”

“我大明理應由文官主政、掌軍權,如此才能盡快恢複國力、軍力,才能徹底解決瓦剌之禍!”

於謙聞言心中氣急,大聲斥責道:“你們要奪武官軍權,你們可懂得軍伍之事?你們可曾帶兵打仗!你們隻知道誇誇其談,隻懂得紙上談兵,有何資格掌控我大明兵馬!”

一個禦史昂首道:“於大人,漢唐時候也有許多文官領軍,不都是立下了不朽戰功?這領軍打仗也不見得是什麼難事,隻是現在朝中武官太過無能罷了!”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眾多武官都是憤怒不已,頓時紛紛出言反駁。

“漢唐時候的文臣都是出將入相之輩,你們何德何能與先賢相提並論!”

“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腐儒,有什麼資格評判我等!”

而眾多文官也是寸步不讓:“大明就應該實行以文禦武之策,這樣才能讓大明恢複國力!”

“武官就該交權,大明絕不能重蹈土木堡之敗的覆轍!”

於謙眼見大殿之上數十名文武大臣紛紛赤膊上陣,整個朝堂如同街巷群架一般,聲音震、叫嚷不斷,心中不禁悲從中來。

此時,於謙再看向龍椅上的景泰帝,隻見景泰帝麵無表情的看著眼前的亂象,根本沒有出手阻攔的打算,不禁長歎一聲,心中的一股氣也是泄了大半。

當下朝之後,於謙心情沉重的回到府中,將自己關在書房內沉思了許久。

對於於謙來,如今朝中文武大臣之間的爭鬥已經勢同水火,而景泰帝又趁著眾大臣被權力爭鬥轉移視線的時候,開始全麵打壓太上皇正統帝的勢力,可以現在大明朝堂的各方勢力全部都在爭權奪利,已經沒有人關心政務和民生了!

直到深夜時分,於謙才回過神來,想了一下之後,便提筆展紙,給劉君韜寫了一封信,將此時朝中的情況描述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