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之後,劉君韜率領大軍行進到了太原府地界,此時八萬三千多名兗州鎮將士沿著官道一路向北,頂著初夏的烈日行進著,全軍披掛整齊、隊形嚴整,沒有一個士兵掉隊,軍陣之中無人話,隻有整齊的腳步聲和鐵甲甲葉的碰撞聲。
沿途的過往百姓見狀紛紛閃到了官道兩旁,甚至還有不少百姓扶老攜幼的跪倒了兩旁,不斷的向大軍磕頭,一些書生、青壯見到劉君韜所部大軍,紛紛振臂高呼,場麵異常喧囂。
劉君韜策馬軍中,回頭看了看一望無盡的鐵甲大軍,心中也是十分自豪。
不管是單兵素質還是裝備水平,劉君韜麾下的這支鐵血大軍都可以稱得上是虎狼之師,在大明之中,就算不是最強軍隊,那也肯定是前三名之一!
就在劉君韜感歎一番的時候,忽然看到前方官道上有一隊騎兵趕了過來,那隊騎兵之中還舉著一麵內官號旗!
劉君韜知道,那些騎兵一定是將朝廷派下的監軍送來了,之前兵部尚書於謙已經派人通報過了。
朝廷給一方大將派出監軍是慣例,起到對領軍大將的監督作用。
不過劉君韜可以放心的是,此時大明還沒有到武官地位異常地下的時候,朝廷派來的監軍也無權左右戰事進城,劉君韜也無需向監軍稟報、請示什麼,所以劉君韜心中對監軍並不十分抵觸。
而且,於謙也在通報中提到,這個監軍並不是司設監曹吉祥的黨羽,而是於謙指派的一個內官,名叫王祖和。
此番監軍,王祖和隻是和劉君韜一同走到太原城,之後便留在太原城內為劉君韜所部大軍轉運糧草,並不會跟著劉君韜所部前往大同鎮。
對此劉君韜也是非常讚同的,有監軍王祖和坐鎮太原城,朝廷在此轉閱錢糧補給也可以保證順暢。
此時,那隊騎兵已經來到近前,王祖和策馬看到了劉君韜,老遠就笑著高呼:“劉總兵!一路辛苦了!”
完,那王祖和便翻身下馬,朝著劉君韜大步走了過來。
劉君韜也是早就下馬,笑著迎了上去:“王監軍一路辛苦。”
劉君韜也是大概打量了一下那王祖和,隻見其中等身材,長得白胖白胖的,麵容細嫩,看上去很是和氣。
劉君韜看他滿臉汗水,身後的一隊騎兵也是個個汗流浹背,大熱的氣,全身甲胄,又是急行軍,不累才怪。
眼見如此,劉君韜便摸出腰間的椰瓢,笑著遞給了王祖和,和其寒暄了兩句,王祖和也是渴壞了,接過椰瓢咕隆咕隆的,連喝了半壺水。
之後,王祖和便笑著道:“劉總兵辛苦,不知此次出征,劉總兵具體出動了多少兵馬?”
劉君韜道:“八萬三千人,騎兵一萬左右(鐵騎軍六千,各營馬隊共計四千),步軍七萬三千!”
王祖和聞言頓時高喝一聲:“好!”
原本兵部公文寫道劉君韜出兵將近十萬,但王祖和估計這也是“號稱”而已,劉君韜麾下的兵馬充其量也就是五、六萬而已,而且大部分還是臨時籌措的。
此時聽到劉君韜麾下兵馬竟然有八萬多人,心中也是驚喜不已。
這時,王祖和看到了軍中劉君韜的帥旗,不由眼神一亮,讚道:“劉總兵這旗,氣勢逼人,真好啊!”
劉君韜的帥旗,是一杆巨大的大纛旗,杆高二丈,精木鋼鐵為之,旗大一丈,紅綢緞為之,金綾為邊,纓頭飾以珠絡,極其華麗。旗中上下左右四個方位,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旗的中間,則是大明金黃浪濤日月紋飾。
風浪一吹,旗幟翻騰,就給人以激情似火,熱血沸騰的感覺。
原本這種旗,一般稱為坐纛旗,紮營時才用,後世戚繼光也曾過:“此不可用於行陣,重大也!”
這種旗,就算是再強壯的旗手也抗不動,所以裝備司專門在商部下屬的車輛工坊為劉君韜打造了一輛帥旗車,將大纛旗豎立其上,以兩匹健馬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