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之後,大同鎮城北關城變得悄然無聲,關城之中的大明日月金濤戰旗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瓦剌的汗旗。
也先再度調集了兩萬大軍,連同之前攻城的兩萬大軍一起,圍著北關一同猛打,守城的三千明軍將士浴血奮戰,最終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大同鎮城北關失守!
雖然明軍將士也殺傷了五千多名瓦剌士兵,但是這些傷亡和瓦剌二十萬大軍的實力相比,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這一晚,整個大同鎮城都是彌漫著一股悲觀的情緒,副總兵薛桐更是一連派出了四隊精銳夜不收出城,準備向南迎著劉君韜所部求援,希望劉君韜能夠盡快來援。
與此同時,也先更是沒有閑著,命令大將阿剌知院連夜率軍進攻大同鎮城的東關、西關,並且命令賽刊王率領一眾將領率軍四萬南下,在南關一帶封鎖官道,建立防線,防止明軍援軍北上。
這一夜,整個大同鎮城喧囂不斷、廝殺不止,大將阿剌知院分兵三萬,同時進攻東關、西關、南關。
與大同鎮城北關相比,東關、西關、南關的守軍隻有區區數百人而已,這三關各自麵對一萬瓦剌大軍連夜猛攻,根本抵擋不住。
在廝殺聲之中,大同鎮城的東關、西關、南關在一夜之間全部失守!
此時,大同鎮城內的明軍兵力隻剩下兩萬多人而已,剩下的都是社兵、青壯,而且人數也隻有三千多人而已,麵對也先分兵十萬守住了大同鎮城東、西兩麵,賽刊王率軍四萬守住了大同鎮城南麵,剩下的五萬多瓦剌大軍全部在大同鎮城北麵集結。
副總兵薛桐站在北城頭,朝著夜色之中頻頻調動的瓦剌大軍,心中可謂是愁雲不散。
現在城內的兩萬多兵力根本就守不住大同鎮城,偌大的城池想要完全防守住,至少需要數萬、乃至十萬大軍才可以,可是現在區區兩萬多兵馬,就算是在城頭上站上一圈都難,更別麵對瓦剌大軍的猛烈進攻了!
按照副總兵薛桐的估計,如果瓦剌大軍繼續不計代價的猛攻的話,大同鎮城最多三、兩就會失守,到時候大明九邊門戶洞開,也先隻要南下攻下雁門關,便可以再度轉戰京畿之地,重新兵臨北京城下!
“丟了大同鎮城,我和麾下將士就是大明的罪人!”
想到這裏,薛桐不禁悲從中來,暗道:“如此,我當戰死此處,決不偷生!”
次日一早,瓦剌大軍出乎意料的沒有進攻,副總兵薛桐稍稍一想也是釋然,畢竟昨夜瓦剌大軍奮戰了一夜,此時肯定是要休整一下的。
到簾下午,瓦剌大軍開始集結,薛桐也是打起精神,帶著親衛來到了北城頭,準備守城大戰。
與此同時,兗州鎮總兵官劉君韜率領大軍已經趕到了大同府應州以北三十裏的西安堡,這裏距離北麵的大同鎮城還有一百多裏的距離。
此時,八萬三千名兗州鎮將士已經接連趕路三之久,劉君韜便在此處休整一,而後便直奔大同鎮城。
可是大軍將士剛剛駐紮在這裏,大同鎮副總兵薛桐派來的夜不收便趕到了,在一隊將士的引領下,來到了中軍大帳,直接就跪在霖上。
“將軍!大同城就快要守不住了,請將軍立即發兵馳援吧!”
完,這名夜不收便不斷的在地上磕頭、痛哭。
劉君韜聞言也是吃了一驚,原本自己以為大同鎮城內有三萬兵馬,再加上大同鎮城完善、堅固的防禦設施,堅守個把月肯定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