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
滾滾煙塵遮蔽日,似乎已經將炎炎烈日擋在了一邊,但是大地上依舊悶熱不已,到處都是大汗淋漓的士兵和戰馬。
此時,瓦剌大汗也先率領將近二十萬大軍會師西進,正在朝著雷公山東脈的陽和坡前進著。
隻見瓦剌鐵騎無邊無際,那些韃虜馬上騎卒,個個都是彪悍非常,大軍之中打的旗號,多為瓦剌的汗旗,以及賽刊王、阿剌知院等將領的旗幟。
而無邊無際的瓦剌大軍,則多是禿頭,少數精銳兵馬則是頭戴鐵盔,身穿齊腰甲或短身罩甲;大部分瓦剌士兵則是外麵裹著頭巾,身穿褡護。
這些瓦剌大軍個個馬術嫻熟,大多數瓦剌鐵騎都是騎了雙馬,甚至也先周邊的主力精銳全都是一人三馬!
瓦剌大軍行進起來氣勢洶洶,還帶著一股勢不可擋的煞氣。
龐大的馬隊如同洪流一般,在大同鎮城北麵的平原蔓延過來,激起大地震動不休,煙塵濤,就連十幾裏之外的大同鎮城城頭上,都可以看到北麵的滾滾煙塵。
看著大軍如此威勢,大汗也先十分滿意,前一陣連續損兵折將的怒氣也是消散了不少,此時心中隻剩下對劉君韜所部的怒火,此戰便要一舉將其擊潰。
“嘩嘩嘩嘩。”
就在瓦剌大軍一路西進的同時,參將周宗勝率領五千多名鐵騎軍將士快速行進著,在瓦剌大軍南側數裏的距離上,一路尾隨著,隨時準備襲擊瓦剌大軍的零散兵馬。
隻見萬馬直接衝入一條不知名的河,一瞬間河水為之不流,隻到了河水中間時,馬上的騎士,個個翹足馬背,或抱著馬頭,就那樣過河而去。
雖然這條河也算是寬闊,但是鐵騎營的將士們騎術精湛,眾將士或抱馬頭,或牽馬尾,就那樣呼風而渡,始終和瓦剌大軍保持著數裏遠的距離。
兩之後,參將周宗勝眼見瓦剌大軍學乖了,將近二十萬人馬齊頭並進,每一股兵馬都是上萬人,根本不再分出零星散兵,已經是無機可乘了。
於是,參將周宗勝當即下令鐵騎軍將士停止追隨,就在瓦剌大軍後方十幾裏的位置上遊曳著,準備坐等時機再行出擊。
與此同時,參將嚴虎也已經率領兗州鎮後營抵達了雷公山北麵的山麓之中,找到了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搶修了一處防線陣地,就此駐紮了下來,準備等候時機展開反擊。
陽和坡上,整個防線上,上、症下三道防線已經形成了一個立體的防禦體係,無論瓦剌兵馬從哪一條道路衝擊陽和坡,都會遭到長達四裏多、上中下立體火力的猛烈洗禮!
這對於沒有任何熱~兵器裝備的瓦剌大軍,可以是不可能攻破的防線。
而且,也先所部兵馬隻有將近二十萬,劉君韜麾下的兗州鎮大軍有七萬人,瓦剌兵馬並沒有絕對的兵力上的優勢,根本消耗不起。
陽和坡的地形又將瓦剌大軍唯一的強弓快馬優勢徹底抵消掉了,所以劉君韜的心中已經十分肯定:此戰必勝!
唯一讓劉君韜有些擔心的,便是也先狗急跳牆,在陽和坡與自己血戰到底。
雖然兗州鎮大軍占據著地形優勢和裝備優勢,但此時的火器畢竟還沒有形成絕對的代差優勢,二十萬瓦剌大軍中至少也有數萬弓箭手,這股力量不可覷。
一旦也先發了瘋,那兗州鎮各營將士的傷亡也是會非常巨大的!
當然,對於老奸巨猾的也先來,一旦戰事不順,最大的可能還是引兵北上,返回草原恢複實力。
這一,劉君韜和張玉清、劉子安,以及張驍軍、高冉、孫緒三名參將一起站在山頂的火路墩上,從這裏可以十分清楚地眺望山下數裏遠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