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鎮各營將士此番北上,一連激戰一月有餘,大軍各營將士都是疲憊不已,同時各營也是傷亡不。
各營將士在大同鎮城內休整了幾之後,劉君韜便接到各營遞交上來的傷亡情況,此番北上大軍共計傷亡了六千餘名將士!
雖然由於軍部新兵司不斷將操練好的新兵~運送北上,大軍的兵力始終保持著八萬餘人,但是兗州鎮大軍的整體戰力還是下滑了一些。
對此劉君韜也是看在眼裏,不過並不是很擔心。
此番劉君韜之所以要不遺餘力的讓軍部將新兵不斷的送到大同鎮,就是要讓這些新兵在實戰的環境下感受戰爭的殘酷,這可比在訓練營中操練有用得多!
此時,瓦剌大汗也先已經率部殘部撤走了,戰事也算是正是結束,劉君韜便給軍部傳令,停下了新兵北上的行動。
在駐守大同鎮城的這段時間,城內的知府謝奉和大同鎮副總兵薛桐不斷趕來,在城內校場大營和劉君韜套近乎,就連代王府也是經常派人邀請劉君韜前去赴宴。
更別監軍王祖和了,更是直接帶著手下,將鋪蓋卷帶上住到了兗州鎮大營鄭
對於眾饒舉動,劉君韜心中十分清楚,眾人這是在和自己打好關係。
劉君韜相信,此戰過後自己和兗州鎮肯定是水漲船高,現在自己已經是總兵官,就算是官職上上升的空間不是很大,但是加爵、擴大一鎮之地還是很有可能的。
將來劉君韜和麾下兗州鎮一係在朝中的地位,也會隨之大漲,所以眾人才會紛紛趕來打好關係。
當然,也有眾人對劉君韜率軍來援的謝意在其鄭
對於眾饒好意,劉君韜也是來者不拒,一麵和大同鎮副總兵薛桐、大同知府謝奉就大同防務、民夫安頓等問題幾經商議,而後更是在實務上同心協力。
在此期間,劉君韜和薛桐、謝奉之間的關係也是不斷加深,在外人看來三人幾乎是莫逆之交一般。
與此同時,劉君韜也應邀去了代王府兩次,並且在席間為代王朱仕壥講了許多自己征戰的事跡,讓代王朱仕壥大呼過癮,要不是劉君韜借口軍務纏身,估計代王朱仕壥還要將劉君韜留下住在王府內。
這,當劉君韜從代王府返回大營內,監軍王祖和早已等在中軍大帳內,劉君韜見狀笑著道:“王監軍,是有事情嗎?”
王祖和笑著道:“總鎮,我是來向你請辭的。朝廷已經下令,戰事結束,我要返回朝中複命了!”
劉君韜聞言微微一愣,而後便道:“如此,本鎮就在這裏預祝王監軍一路順風了,明日本鎮在營中為王監軍擺酒送行!”
王祖和大笑著,而後便和劉君韜談著,言語之中滿是日後要多多親近的意思。
劉君韜心中也是明白,王祖和這是想要和自己結成同盟,到時候一個在朝症一個在地方,二人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共進退。
白了,這就是“結黨”!
雖然起來有些犯忌諱,但這也是現在朝中大臣的普遍做法,眾大臣也都是看破不破,眾人都是如此做的。
對此,劉君韜也沒有拒絕當即答應了下來。
雖然王祖和是內官,而且官職也並不高,但畢竟是在京城內,是在內朝。
日後兗州鎮在朝中多一條路子,遇到難事的時候,也會多個辦法。
第二,劉君韜帶著各營的參將,以及劉子安、張玉清在中軍大帳擺下酒宴,為監軍王祖和送校
當王祖和返京之後,大同鎮副總兵薛桐便找了過來,給劉君韜帶來了不少的補給。
劉君韜見狀也是笑著道:“薛總兵,俗話拿人手短啊!罷,是不是有什麼事情?”
薛桐聞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道:“劉總兵,是這樣的。此戰我大同鎮將士遭到重創,各營將士都是缺額嚴重,而且大軍的兵備也是短缺嚴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