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兵部尚書於謙在書房內愁眉不展,山東布政使穀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三人會同十幾名山東各地文官,一同上書彈劾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彈劾其“驕橫不法、縱兵為禍地方”!
劉君韜返回山東之後,也是將幕府、軍隊改革的方案上報給了兵部尚書於謙,對於這套方案,於謙非常認可,認為劉君韜的改革完全可以推廣到大明各鎮去,可以極大程度的提升各地兵馬的戰鬥力。
不過,劉君韜的這套改革方案所需錢糧巨大,這一點也讓於謙有些發愁。
而現在,山東一省的眾多文官開始與劉君韜針鋒相對,一旦這些文官彈劾成功,那山東鎮的改革便要付諸東流了!
於謙得到消息之後,正要會同朝中一眾同僚為劉君韜發言出聲,卻不成想山東都指揮使向群會同一眾山東衛所將領紛紛上書,聲援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並且彈劾山東布政使穀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專權擅越、插手軍政”!
一時間,雙方上奏的彈劾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飛向了內閣,呈現在了景泰帝的書案上。
此時,整個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山東一省,山東文武將官互相彈劾的爭鬥,頓時變成了一條引火線,引燃了朝中文臣武將的爭鬥!
而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也是上書朝廷,彈劾以山東布政使穀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為首的山東眾文官,“結黨營私、爭權奪利、巧取豪奪,以山東為自家後宅,任意取舍”!
這份彈劾折子出現在朝堂上的時候,整個朝廷都為之沸騰,包括於謙在內的眾多朝臣都是沒有想到,劉君韜會反應如此劇烈,直接赤膊上陣,和山東的文官勢力展開對撕。
於謙看著朝中激蕩的局勢,心中憂愁不易,一連給劉君韜寫了兩份親筆信,囑咐劉君韜要隱忍、克製,自己會在朝中為山東鎮周旋。
但是這兩份書信送出去之後,便如同石沉大海,劉君韜始終沒有任何的回信,反而是連同山東都指揮使向群等將官一起,不斷和山東的文官勢力互相彈劾,誓不退讓。
與此同時,右都督石亨和司設監太監曹吉祥也是不斷的見麵會談,二人對於山東文武官吏之間的爭鬥也是非常關注。
“都督,現在朝中的文武官員也開始站隊,雜家是內官,站不站隊無所謂,可是都督必須要有個態度啊,再這麼模能兩可是不行的!”
石亨沉吟了一會兒,道:“站隊?怎麼站!現在那些文官彈劾劉君韜的諸多罪狀中,就有一條擁兵不法!一個總兵官,竟然擁兵十萬,那劉君韜想要幹什麼!”
曹吉祥微微一笑,道:“嗬嗬,兵部尚書於謙可是已經就這一條駁斥回去了,那劉君韜麾下人馬過十萬不假,但大多數人馬都是輜重兵和民壯,真正的戰兵隻有三萬左右,這也是在兵部備案聊!”
“哼!雖如此,但是朝中的那些禦史都好像是瘋狗一般,不準什麼時候就會再找到什麼事情大做文章!”
曹吉祥眉頭一挑,問道:“這麼,都督是準備和那些文官站到一起了?”
“怎麼可能!”
石亨冷笑著道:“本都督和那個徐有貞不同,不會隨波逐流、投機取巧!這一次,本都督就聲援那劉君韜一下,也上個折子,不過就這一次,上了這個折子表明一下態度,剩下的本都督就等著看戲了!”
曹吉祥在心中暗罵了一聲老狐狸,而後便笑著道:“嗬嗬,都督好算計!”
正在禦史台和眾多禦史言官商議如何整治山東鎮的徐有貞,忽然打了一連串的噴嚏,揉了揉鼻子便繼續和眾人商議起對策。
“現在那山東鎮會同山東一省的將官,擺明了是要和咱們唱對台戲,咱們必須要聲援山東的文官,讓那些武夫看看,大明是誰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