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一錘定音(1 / 2)

原本景泰帝麵對朝中的紛亂局麵就有些煩惱,不知道如何才能盡快平息下來,這段時間以來的爭論已經讓朝政拖延了下來,甚至一些重要的國事都無法順利部署下去。

幸好在這個時候,衍聖公及時發聲,讓景泰帝長出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會同大同鎮、山西鎮、宣府鎮、遼東鎮、雲南鎮、廣西鎮、陝西鎮、甘肅鎮、廣東鎮、貴州鎮等十名總兵官,以及各地參將、遊擊將軍數十人聯名上奏,一直奏請朝廷在山東推行新軍製,成功之後在全國進行推行!

麵對如此形勢,朝中的文官全都傻了眼,各地的文官也是震驚不已。

這些文官原本以為經過了土木堡之敗,朝中的武官實力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那也是朝中的武官實力而已,在各省的總兵、參將勢力依然龐大,隻是在朝中的權勢被極大的削弱了而已!

此時這些地方上的總兵官聯合到了一起,竟然也是聲勢浩大,讓朝中的文官勢力為之一震。

就連景泰帝都是不由皺起眉頭,對這股武官的龐大勢力感到有些頭痛。

幸好這些各地的總兵官都是想要推行新軍製,而這新軍製對於朝廷控製地方、提升明軍戰力、節約朝廷軍費有很大的好處,要不然景泰帝肯定是十分不滿的。

一時間,朝中對於新軍製和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的反對之聲銷聲匿跡,就連彈劾的奏折都是不見了蹤影,景泰帝一連四都沒見到一封彈劾的奏折,心中不由暢快不已。

三之後,朝堂大議。

景泰帝再次將新軍製的議題拋了出來,讓景泰帝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朝中大臣大多數都是支持新軍製的實施,而且其中很多大臣都是原本文官勢力,此番迫於形勢站到了劉君韜的一邊。

就連一直默不作聲的右都督石亨和監察禦史徐有貞都是出言讚成,並且引經據典了一達通新軍製的好處,讓景泰帝心中高興不已。

另外,朝中那些依舊不讚成新軍製的文官也都是一反常態,這一次並沒有義憤填膺的跳出來反對,而是出奇一致的保持了沉默。

麵對已經無法挽回的頹勢,這些固執的文官隻能用自己的沉默來表示憤怒了。

眼見如此,兵部尚書於謙便站了出來,將兵部擬定的新軍製草案呈報上來。

景泰帝看了一下,便當堂明發下去,讓朝中大臣當堂議論一下。

其實於謙的這份草案並不是兵部“原創”的,而是根據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上報的方案改良而來。

在這份草案中,朝廷將逐步裁撤各布政使司、府、縣的衛所兵馬,但在邊關以及要衝的地方,會將該地的衛所堡壘進行保留,在該處設立千總、守備統兵把守。

裁撤下來的衛所兵馬將經過篩選、操練,合格者整編進當地的軍鎮服役,不合格者由兵部下發“歸家銀”予以遣散,當中各地軍鎮應將所有兵馬登記造冊,上報兵部審核為準,並且整編的兵力也要經由兵部調配。

各地衛所的將官也是如此,由兵部對各地衛所將官進行操練,合格者調往各地軍鎮為官,不合格者一律遣散!

同時,將由兵部調集人手對各地衛所的軍屯田畝進行清查、核算。

對於侵占軍屯田畝的熱一律由當地軍鎮兵馬奉命捉拿,按照侵占的數目定罪,並且罰沒相應的罰款充作軍餉。

而後,所有清查無誤的軍屯田畝全部由各地軍鎮管轄,雇傭當地百姓耕種(赤貧、流民、災民優先),形勢效法玉山鎮民部實行的聯產承包製,田畝所產糧食一部分上繳兵部作為國家收入,一部分上繳軍鎮作為軍糧,剩下的不論多少都歸個人!

各地衛所裁撤之後,該地的總兵官便是最高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