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名武悼社成員經過培訓之後,便全部返回策軍各部,開始執行自己的使命。
這些武悼社的長老、導師和弟子將在策軍各部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對各部將士的軍心進行引導,讓眾將士知道自己為何而戰,讓眾將士明白華夷之辯,明白自己身為大明武饒榮耀。
這些第一批武悼社成員職務高低不等,眾人在軍中也許是普通士兵,也許是各級將領。
但是在各部軍中,所有將士無論軍職高低,隻要見到了武悼社之人,必須行禮以示尊重。
於此同時,劉君韜還對武悼社成員的軍裝、鎧甲做出了修改,在肩膀處都縫上了布穗,長老的鎧甲、軍裝為血紅『色』,導師為黑『色』,弟子則是白『色』以示區分。
在衣甲上做出區分,不但可以讓人一眼就看出此人是武悼社的成員,能夠看出級別的高低,而且對於武悼社成員來,這也是一種榮耀,可以讓眾人感到自己區別於他人。
幾之後,劉君韜在副總兵胡德心建議下,還決定以後每年策軍各部軍中都會舉行選拔,凡是想要入武悼社的將士都可以參加選拔。
這種選拔並不是普通的書麵考試,而是由武悼社導師牽頭,對參加選拔的將士進行觀察、檢驗、麵試,並且還是派出一些特定的任務交給這些參加選拔的將士去完成。
這些參與選拔的將士,隻有通過了所有的環節,才能夠進入武悼社,成為武悼社的一名弟子。
當然,在武悼社中,弟子、導師等級的將士,如果想要向上晉升等級,也必須完成一定難度的任務,隻有完成了足夠數量的任務,並且經過武悼社長老集體表決通過,才可以晉升等級。
這些用來檢驗眾饒任務,全都是一些非比尋常的任務,對於眾將士的心理有著巨大的考驗。
用劉君韜的話來講,當策軍普通將士在執行任務時,無法通過自己本心的考驗,或是普通將士對於一項任務產生了困『惑』和『迷』茫,不知道是對是錯的時候,武悼社的成員就要出場了。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職,策軍同樣如此!
這句話就是劉君韜對武悼社成員所的。
隻要上官下達了命令,策軍將士就必須執行,哪怕這個命令是錯的,也不容置疑。
其次,劉君韜組建起武悼社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在將來策軍將士一旦遭遇硬仗、惡仗,武悼社將士便是大軍的脊梁,就像是後世的黨~員一般,必須衝鋒在前、撤退在後。
武悼社之後,這些武悼社成員在各部軍中確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已經到位的撫慰官一起,將大軍的軍心穩定了下來,現在策軍各部將士相互鬥毆的事件基本上已經絕跡了。
而且,各部將士在嚴苛的『操』練下,也能夠咬牙堅持,這也得益於軍中撫慰官對眾將士的疏導,以及武悼社將士的帶頭作用。
當然,劉君韜也下令對軍中的武悼社將士增加餉銀。
劉君韜始終認為,軍隊就應該等級森嚴,不光要在餉銀上有所區別,還要在衣食住行各方麵拉開差距,這樣才能讓軍中將士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想要吃得好、掙得多,那就要付出遠比別人多得多的汗水,甚至是鮮血,這樣才公平。
於是,隨著劉君韜的一聲令下,策軍各部軍中也開始了變革,不但各級將領、武悼社將士的餉銀所有增加,相互之間拉開了差距,而且各級將領、武悼社將士的夥食也要比普通將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