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的家在途徑東昌府的時候,竟然不可思議般的消失不見了,負責押解的衙役和錦衣衛也是全部被殺,而這股膽大包的賊匪則是人間蒸發,任憑山東鎮數萬兵馬,以及山東布政使司上千人馬搜查,也是毫無蹤影,這樣的事情足以讓朝野上下為之驚駭。
雖然徐有貞和石亨、曹吉祥兩方也是驚怒不已,都是派人暗中查看,但是始終沒有任何的線索。
時間一長,徐有貞和石亨、曹吉祥兩方便開始互相猜忌了起來,認為是對方將於謙家劫走並且藏匿了起來,以便將來打壓自己之用。
於是,徐有貞便趁機聯合朝中不少文官,公開指責於謙家被劫走之事,是石亨一黨所為,頓時引得朝野嘩然。
石亨和曹吉祥見狀也是不甘示弱,二人紛紛展開反擊,石亨聯合一眾大臣彈劾徐有貞,指責其“賊喊捉賊”。
而曹吉祥則是不斷在順帝耳邊吹風,盡了徐有貞的壞話。
朝中大臣也隨著徐有貞和石亨、曹吉祥之間的爭鬥分裂成了兩個陣營,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吵,順帝對此不厭其煩。
於是,順帝為了平息此事,便責令新任北鎮撫司指揮使嚴查此案,並且限期一個月必須破案。
但是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北鎮撫司依舊沒有任何的線索,於謙家被劫的事情也就變成了一樁無頭公案,順帝對此徒呼奈何。
就這樣,朝中大臣為此事爭吵了一個月之久,徐有貞眼見憑借此事無法打壓石亨、曹吉祥一黨,便開始將心思轉到別處。
於是,徐有貞召集了一幫文官在家中密議,之後便帶著幾個心腹大臣找到了內閣首輔陳循,雙方在深夜時分商議了許久,直到次日一早徐有貞等人才離開了陳循府上。
幾之後,徐有貞聯合三十多名大臣上奏,提出為了朝廷更好的控製各地軍隊,提升大明將士的戰鬥力,應將各地軍鎮總兵、將領,以及各地衛所的都指揮使之兵權全部集中起來,由各省巡撫統一執掌。
如此一來,按照徐有貞的提議,各省的巡撫就直接掌握了一省的軍政大權,成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這可不是之前朝廷增加各省巡撫權柄那樣,隻是增加了各省巡撫調動本地衛所兵馬、監管各省營兵的權利,還沒有直接調動、管理本省所有兵馬的權利。
如果朝廷按照徐有貞的提議切實頒行,那大明的軍權就真正轉移到了文官手中,大明文貴武賤的風氣將會大大提前
此議一出,朝野頓時陷入了激烈的爭論之中,朝中的武將紛紛反對,而文官則是極力讚成,順帝心中也是偏向於徐有貞的,畢竟將軍權掌控在文官手中,看似是沒有什麼大的威脅的,總好過軍權在能征善戰武將手鄭
而且,如今朝中也是文官占據上風,即便是石亨、曹吉祥二人已經權傾朝野,也無法徹底壓製朝中文官勢力的態勢,隻能就事論事罷了。
眼見朝中的爭論中,徐有貞等文官勢力占據了上風,就連順帝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表態,態度很是偏向徐有貞等人,一直關注朝中情況的劉君韜對此十分憂心。
不光是劉君韜如此,各地總兵、將領也是極力反對朝中此議,之前朝廷加重各地巡撫的權利之時,就已經讓各地武將、總兵惴惴不安、心中惶恐,此時朝廷更是直接將各地巡撫擺在了各地總兵、武將的頭頂上,眾人如何能夠咽下這口氣
於是此時的局麵變得異常詭異,朝中大部分大臣都是支持徐有貞的提議,就算是有大臣反對,麵對朝中的大勢,也基本上是選擇了沉默,隻有石亨、曹吉祥等人還在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