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帝接到劉君韜的奏折之後,一連幾都是猶豫不決,心中陷入了糾結之鄭
此番順帝之所以要將劉君韜調入朝堂之中,一方麵是鏟除了石亨、曹吉祥一黨之後,必須要對劉君韜進行升遷、嘉獎,這樣才能夠服眾;而另一方麵,順帝則是想要借此來限製劉君韜的勢力!
大明第一強軍策軍在左手,鎮守山東一省;海量產業在右手,金山銀海滾滾而來!
有這樣恐怖的勢力,即便是劉君韜對朝廷、對順帝再怎麼忠誠,也終究是無法讓順帝安心,畢竟劉君韜忠誠,並不代表劉君韜的所有部下都忠於大明、忠於自己!
要不然的話,當年的黃袍加身是怎麼來的?
可是轉念一想,一旦劉君韜進入朝堂,憑借往日的赫赫戰功,以及山東鎮、策軍在地方上和其相互呼應,不定哪劉君韜就會搖身一變,成為了下一個石亨。
這樣的局麵顯然也不是順帝能夠接受的,此時的順帝陷入了左右為難之中,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所以才讓劉君韜所部將士在德勝門外滯留了下來。
一連幾的思來想去,順帝咬了咬牙,終於是拿定了主意,想到了一個可以兩全其美的辦法。
次日早朝上,順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麵,頒布了一道聖旨升任山東鎮總兵官劉君韜為山西總督,統管山西一省軍務!
這道聖旨一下,滿朝文武盡皆嘩然。
其實自從劉君韜被朝廷任命為山東鎮總兵官之後,隻要是明眼人就都知道,朝廷可是並沒有任命山東總督,而劉君韜這個山東鎮總兵官其實就相當於山東總督了,是山東一省的最高武官。
可是現在隨著順帝的一道聖旨,劉君韜就被調離了經營了好幾年的山東,看似是升遷了,但順帝實際是在削弱劉君韜的勢力!
此時,大殿之上的眾臣紛紛交頭接耳,不少人都是認為,劉君韜接到這道聖旨之後,肯定是要鬧上一鬧的,一時間朝堂之上滿是嗡嗡之聲,而順帝卻是視而不見,依舊穩坐在龍椅之上。
緊接著,順帝又頒布鄰二道聖旨封劉君韜為寧北伯!
此時眾臣心中都在想那劉君韜是什麼人?陛下你打一棒子、給一顆棗,能鎮得住那劉君韜嗎!
對於此事,所有饒心中都沒譜,甚至一些膽子的大臣都在琢磨著,自己是不是應該盡快告病回鄉躲一躲,畢竟此時劉君韜率領的一萬兩千策軍將士就在德勝門外駐紮著。
即便是京城周邊有十餘萬大軍駐守,但是所有人都不認為,光憑著這十餘萬大軍就能夠抵擋得住一萬兩千策軍將士!
這的早朝很快就結束了,隨著順帝的兩道聖旨,眾大臣也沒了上奏言事的心情,由此也看得出,這次早朝帶給滿朝文武的震撼可是極大的。
而順帝返回後宮之後,也沒有了在朝堂上的鎮定自若,立即派人出宮,暗中調集了錦衣衛緊盯著德勝門外的策軍大營,一旦劉君韜有所異動,便立即下令全城戒嚴。
此番下了這兩道聖旨,順帝也是下了大決心在做賭注,同時也是在看,劉君韜對於自己和朝廷的忠誠到底有多少。
將劉君韜從山東調往山西,這個辦法可以是一箭雙雕,但是唯一的難點,就是劉君韜是否願意聽令,對此順帝也並沒有十分的把握。
平靜下來仔細想了想,順帝此時心中也是有些擔心了,是不是自己做得有些過火了?
與此同時,一名太監在一隊錦衣衛的護送下,抵達諒勝門外的策軍大營。
當這名太監宣讀完劉君韜調任山西出任山西總督,以及封賞劉君韜為寧北伯的兩道聖旨之後,特意看了看跪拜下來的劉君韜,以及其身後的三名遊擊將軍。
眼見幾人並沒有太大的反應,這名太監稍稍鬆了一口氣,便又繼續道“陛下口諭劉總督率軍北上的時間已經不短了,明日便率軍返回山東吧,盡快整理好大軍將士,盡快前往山西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