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各部都在調集兵馬、糧草,這樣大規模的調動,根本瞞不過山西總督府的尖哨、夜不收的查探,此時各種消息也開始陸續傳回了大同鎮城。
劉君韜看著各方傳回來的情報,便命令中樞部立即起草奏折,向兵部稟報了韃靼部的動向,並且向朝廷發出了警報:韃靼部隨時都會南下入侵!
與此同時,劉君韜也下令山西各地的駐軍準備迎戰,一旦山西總督府下達流動、迎戰的命令,各部兵馬必須在規定期限內趕到指定地點布防,否則領軍主將就地正法!
數日之後,劉君韜收到了確切消息:韃靼部烏珂克圖汗孛來率領十五萬鐵騎大軍南下,胡虜大軍浩浩蕩蕩,直奔大同鎮城而來。
此前瓦剌部強盛之時,便將主攻方向放在了大同鎮城一帶,現在韃靼部也是如此。
這倒不是胡人不懂得變通,而是大明九邊各鎮,宣府鎮等地群山較多,不適宜胡人鐵騎衝鋒,而遼東鎮和陝西鎮則是距離京師太遠,即便是打下來也沒有太多的好處,幾番對比下來,隻有山西、大同鎮是最佳的攻擊目標。
收到消息之後,劉君韜冷笑著對前來議事的幕府各部長,以及虎賁軍參將孫緒、鷹揚軍參將嚴虎、長水軍參將周宗勝等人道:“看來,這些韃子有給咱們送戰功來了!”
眾人聞言都是大笑了起來,對於南下入侵的十五萬韃靼部鐵騎,根本就不以為意。
不過笑歸笑,劉君韜對那個孛來並沒有絲毫的輕視之意,畢竟此人能夠擊敗毛裏孩和韃靼部大汗,以一己之力整頓統一了韃靼各部,肯定不是善於之輩!
對於這樣的胡人梟雄,劉君韜心中十分明白,自己必須用上十二分的精神來應對。
於是,劉君韜道:“山西境內的策軍各部立即北上,向大同鎮城集結,作為出擊北上的主力,山西各地的其餘各部將士就地加強防禦,視戰事情況而定!”
“山東境內的策軍各部將士全部動員待命,隨時準備進入山西境內參戰!”
“山西境內各處府城、關隘,特別是雁門關等重要關口,即日起進入戒嚴狀態,嚴查一切來往之人,防止韃靼部的細作混入!”
“商部、民部立即向各軍、各處守軍調運錢糧,軍部立即向各部調運兵備,中樞部和讚畫部、情報部、稽查部即刻組建戰時參謀部,處理韃靼部來犯的一切事宜!”
劉君韜有條不紊的宣布著迎戰的命令,同時也命令中樞部盯緊朝廷那邊,一旦有任何指令和變動,要立即報告劉君韜。
一切部署完畢之後,眾人相繼散去,劉君韜則是來到後院散步。
這麼多年來,自己先是擊敗了南方的亂賊,而後又滅掉了瓦剌部,現在的主要敵人,就隻剩下韃靼部一個了!
想到這裏,劉君韜心中也是湧起了濃濃的戰意,還有衝的豪情!
而此時,劉君韜想起簾年自己剛剛來到魚山集時,聽到朝廷建立建州三衛的事情。“等到解決了韃靼部之後,我便要緊盯著建州三衛,一定要將滿清韃子從根上消滅掉!”
劉君韜不由又想到了明憲宗時期先後兩次犁庭遼東,可惜的是當時明軍並沒有將建州三衛徹底抹除掉。
“現在我來到了大明,這個遺憾就由我親手來彌補吧!”
此後幾時間裏,劉君韜一直在關注著韃靼部的動向。
根據情報部、軍部、稽查部的聯合探查,韃靼部烏珂克圖汗孛來率領十五萬鐵騎大軍一路南下,在方山一帶突襲了鎮川堡,全滅了鎮川堡內把手的一百多名明軍將士,而後便從鎮川堡破開周邊的長城,一路突襲進了山西境內,朝著大同鎮城殺來!
這個消息就是一封戰書,宣告韃靼部已經正式向大明宣戰了!
於是,劉君韜又向朝廷兵部寫了一封告急文書:韃靼部十五萬大軍已經破關而入,正在殺向大同鎮城!
同時,劉君韜便命令大同鎮總兵官薛桐率領本部兵馬駐守大同鎮城,而自己則是率領龍驤軍、虎賁軍、鷹揚軍、長水軍將士開出了大同鎮城,北上二十裏重新安營紮寨,準備在大同鎮城以北迎戰韃靼部大軍。
按照劉君韜的預計,以龍驤軍、虎賁軍、鷹揚軍、長水軍四部將士,共計六萬六千餘名將士,迎戰十五萬韃靼部鐵騎大軍,雖然沒有十分把握將其擊潰,但是相持不下、等待剩餘策軍各部趕來還是可以的。
劉君韜準備在與韃靼部大軍接戰,拖住孛來所部之後,便立即征調駐守山東的策軍各部趕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