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劉君韜便拿到了順帝簽的調動旨意,在給了前來宣旨的太監十兩銀子之後,劉君韜便率領五十名親衛鐵騎將士從東直門出城,一路朝著通州大營趕去。
傍晚時分,一行人回到了大營,劉君韜隨即便下令大軍開始整裝,準備次日一早便開赴平穀縣。
次日一早,一萬多名龍驤軍將士列陣行進,沿著官路向東北方向開進,沿途經過不少的村子,都是秋毫無犯。各地百姓見到策軍的旗幟,紛紛趕到路邊叩拜,京畿各地的百姓對於策軍可以是非常熟悉,對於這些百姓來,策軍就是當世的嶽家軍一般,都是於國有大功的英雄,是真正的王師。
劉君韜和軍將士見狀也是非常感動,同時劉君韜也是下令,凡是百姓送上的財物,軍中任何人都不得收取,否則軍法行事!
眾百姓紛紛送上了不少的吃食、財物,但是眼見龍驤軍將士都分文不取、一物不拿,更是欽佩不已,紛紛相互傳頌策軍各部將士的美名。
一時間,策軍軍紀嚴明的名聲傳遍了整個京畿、北直隸,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還沒到正午時分,龍驤軍將士便走出了通州地界,進入了毗鄰的平穀地界,不過沒過一會兒,隨軍夜不收便稟報了一個情況大軍後方有一名百姓裝扮的男子一路隨行,已經跟著大軍走了十幾裏路了,形跡很是可疑。
劉君韜聞言也是眉頭緊鎖,畢竟如今朝中局勢複雜,任何一件事都可能隱藏著驚內幕,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輕心,這個一路跟隨的男子難保不是朝中哪方實力安排的暗樁。
“將那人帶過來,不要走脫了。”
“得令!”
劉君韜緊接著又補充道“不要為難那人,直接帶來便好。”
“是!兵憲放心!”
沒過一會兒,兩名夜不收將士便帶著一名四十歲上下的男子前來。
劉君韜觀察了一下,隻見那人雖然一身布衣短打,一副鄉間菜農的樣子,但見到一萬多精銳大軍的龐大隊伍,見到身居高位、一身煞氣的劉君韜,此人卻沒有半點驚慌,顯得非常沉穩,一看就是見過大陣仗的,絕非一般的平民百姓。
劉君韜心中也是暗暗稱奇,更加確認此人並不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你是何人?為何尾隨大軍!”
“人北鎮撫司百戶陳標,見過兵憲大人!”
劉君韜聞言不禁眉頭一挑,問道“你們北鎮撫司的人,為何跟著本憲的大軍?”
那人先是抱拳為禮,而後便在兩名夜不收將士的監控下,從懷裏取出一封書信,雙手呈給劉君韜,道“這是北鎮撫司指揮使門達、門大人讓人送來的的密信,請兵憲過目。”
“門達?”
對於這個門達,劉君韜還是有些耳聞的,此人也算是順年間的一個名臣,也是在史書中留下一筆的人物。門達先是襲父職為錦衣衛百戶,由此進入北鎮撫司,而後便開始在北鎮撫司之中一路沉浮不斷。
門達其人生性機警沉鷙,到了正統年間,門達因功進千戶,理鎮撫司主管刑獄。幾年之後,門達升遷為北鎮撫司指揮僉事,坐累解職。
到了景泰七年,門達複故官,佐理衛事兼鎮撫理刑。順改元,門達因參與”奪門”有功,進指揮同知,旋進指揮使,專任理刑,成為北鎮撫司的第一人。
門達此人在曆史上的風評並不好,其善於奪權搶功、排斥異己、投機站位、陷害同僚,此時滿朝大臣都對門達非常忌憚,甚至是懼怕,種種事情,都記錄在史冊之上,足可見門達的手段和做派。
劉君韜估計即便這些事情不一定都是真實的,但也絕不是空穴來風,至少大部分都是有事實可依的,門達此人並不是一個善於之輩,這便是劉君韜對其的評價。
“不知門指揮使有見教?”
劉君韜雖然不太喜歡這個門達,但其畢竟是北鎮撫司指揮使,是錦衣衛的頭領,位置很是重要,在關鍵時刻完可以左右京師的局勢走向。而且,門達其人也非常難纏,所以劉君韜話還是比較客氣的,不想在如今紛亂的時局下,再招惹什麼是非,特別是對於門達這樣的人物。
“人隻是跑腿送信的,具體的事情並不清楚,指揮使有什麼事情,兵憲看了這封信便知道了。”
劉君韜若有所思的點零頭,而後便揮了揮手,兩名夜不收便將那錦衣衛百戶帶了下去,那百戶對著劉君韜拱手為禮,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