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皇登基(1 / 2)

順八年七月底,京師。

劉君韜在這段時間一直忙於政務和軍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已經累得脫了像,但同時也增長了不少執政經驗。

而太子朱見深則是始終陪伴在順帝的身旁,寸步不離。

七月二十八日,順帝的病情猛然加劇,最終在太子朱見深的懷裏病逝,享年三十七歲,後來葬於昌平鎮裕陵,廟號英宗,諡曰法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劉君韜接到消息的時候,正在兵部衙門處理事務,看著前來報信的太監,劉君韜也是喟然長歎,心中也是很不好受。

明英宗朱祁鎮前後兩次在位,兩次在位時間共計二十二年。這三十七年的人生中,朱祁鎮當了七年的太子,十四年 的皇帝,被景泰帝幽禁數年,最後八年又當皇帝。

少年不識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熱血,加上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自由的恐慌,最終失而複得的喜悅,而後勤政處事,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複雜,更是讓朱祁鎮的人生充滿了滄桑福

當劉君韜風塵仆仆的趕到寢宮的時候,隻見太子朱見深滿臉悲愴的看著龍床,上麵的順帝已經換好了殮服,周圍的太監、宮女全都聲哭泣著。

太子朱見深看了劉君韜一眼,道:"父皇離世之前對我:自高皇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朕不忍心這樣做,所以在朕死後不要殉葬,你要記住,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

“殿下如何?”

"我一定會照辦的!"

到這裏,太子朱見深又是痛哭了起來。

劉君韜也是唏噓不已,英宗的這份遺詔,廢除了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製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他曆經磨難之後的靈光一點,也算是英宗的一個大功德吧。

劉君韜看著已經沒了氣息的英宗,心中也是回蕩不已:明英宗經曆了土木堡之變及八年的軟禁後,在順年間開始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又在自己的幫助下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顯現了英主的風采,也算是迷途知返吧。

劉君韜還記得,當年英宗曾對輔李賢過他每的起居情況:"朕早晨拜、拜祖畢,便視朝。既罷,進膳後閱奏章。易決者,即批出,有可議,送先生處參決。"

英宗還釋放了從永樂朝就開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恢複了宣德朝胡皇後的稱號,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就連後世詆毀明朝成癮的滿清,也在編纂《明史》的時候讚曰"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而且劉君韜還知道,都遷都北京的是永樂大帝,但其實當年永樂大帝建北京於順府,隻是稱為"行在",直到永樂十九年才改北京為京師。

後來洪熙初年,明仁宗欲遷都南京,命北京諸司仍稱行在。正統六年八月,寧波知府鄭恪請定都京師,改號南京,英宗從之。是年十一月初一日,英宗以宮殿成,大赦下,正式定北京為京師,罷北京行在之稱。在南京的府、部、司、寺、院、局悉冠以南京,改其官印。

直到此時,北京才真正成為大明帝國的都,一直到甲申國難、滿清入侵為止!

“殿下,事已至此,還請殿下向前看,盡早登基,以便穩定人心、震懾朝綱!”

劉君韜輕聲道。

太子朱見深擦幹了眼淚,朝著順帝的遺體再三叩拜,而後便在劉君韜的陪同下,來到了乾清宮。

此時,滿朝文武已經到齊,就等著太子朱見深和劉君韜前來。

“禮部即刻主持先皇國葬事宜……”

“朕的登基大典一切從簡……,國葬之後,朕要為先帝守孝一年,禁絕一切享樂之事……”

這些事情都是有慣例在的,有禮部官員掌控,有太子朱見深定奪,劉君韜也就沒有去摻和,隻是在大殿上靜靜的聽著。

看著太子朱見深不斷的下達各種命令、旨意,劉君韜心中暗道:“也許,你能做的比先帝好!”

三之後,順帝葬入裕陵。

十日之後,太子朱見深登基為帝,年號成化,以明年為成化元年,尊明英宗皇後為慈懿皇太後,其生母周氏為皇太後。

此時,劉君韜也是心情大好,不為別的,但就成化犁庭這四個字,就能讓人熱血沸騰,不過在此之前,劉君韜還要先收複哈密衛、幹掉癿加思蘭。

而且,劉君韜還想起一件事情:在原本的曆史上,成化帝剛即位,就生了北鎮撫司指揮使門達結納東宮內侍王綸,密謀由翰林侍讀學士錢溥取代內閣輔李賢輔政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