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帝有些生氣的看著劉君韜,道“未經朕的許可,定襄侯擅自調動兵馬,是不是太過分了!”
劉君韜急忙跪下,道“陛下,臣接到北鎮撫司指揮使門達的通報,兩起凶案發生後,順府不是上奏陛下、會同北鎮撫司一同查案,而是先去驅趕北鎮撫司的錦衣衛,阻撓辦案,形跡十分的可以,所以臣為了防止有人趁機破壞現場、阻撓辦案,才出此下策,請陛下責罰!”
成化帝本也沒想著處罰劉君韜,隻是趁機敲打一下而已,這時又聽到順府行事乖張,便眉頭緊鎖坐了下來“如此,此案也應由順府和北鎮撫司一同辦理,想要將順府直接排除此案,不可能的!朝中大臣也絕不會同意!”
果然,次日早朝上,京營參將徐茂成、京營副將陳繼勳全家被滅門的案子轟動了朝野,幾乎所有大臣都要求立即追查、嚴懲凶手,幾乎所有人都對變法的事情隻字不提。
劉君韜當即提出要求將此案的審理權放到北鎮撫司,頓時遭到了幾乎所有文官的反對。
這些文官本來就對北鎮撫司的錦衣衛沒有什麼好感,再加上此番變法的事情對劉君韜也充滿了芥蒂,所以紛紛主張就由順府主持此番稽查。
成化帝也沒有下定論,畢竟事關重大,一直在權衡利弊,隻是聽著雙方的辯論。
劉君韜和一眾武將紛紛主張非常事行非常手段,應由北鎮撫司出手,盡快查明真相、嚴懲凶手。
但是朝中大臣認為,劉君韜提出的變法條文中,就有司法權交由北鎮撫司管轄的條例,此番劉君韜正是想要借著眼下的案子來推行變法,其心可誅!
劉君韜當即予以反駁,認為京營參將徐茂成、京營副將陳繼勳的死,就是因為朝中有人反對變法,所以才痛下殺手,必須要責令北鎮撫司出麵,盡快查清真相,將這些狼心狗肺之徒繩之以法!
雙方爭吵不斷、互不相讓,整個朝廷頓時人聲鼎沸,成化帝也是不厭其煩,正要揮手退朝,準備思考一下再做定論。
這時,劉君韜在朝堂上憤怒道“此案必定與變法有關,定然是朝中有人反對變法,所以便暗殺支持變法之人!如今隻是政見不同,這些賊子就敢行凶殺人、滅人全家,將來會幹什麼?今日這些賊人敢殺將軍,朝廷如不嚴懲,明日這些賊人就敢殺皇族!”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都是駭然變色,剛才還爭吵不斷的朝堂,頓時變得鴉雀無聲,那些文官也紛紛愣住,看向了劉君韜。
一些人臉上掛滿了驚愕,一些人顯得有些不知所措,還有一些人充滿玩味的表情,等待著成化帝動怒。
可是劉君韜已經沒有停止怒吼“朝中爭鬥,必須要以大明律為準則,在大明律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爭鬥,要鬥而不破,否則便是黨爭!唐末牛李黨爭結果如何?大唐毀於一旦!今日,有人為臉爭,竟然暗殺朝廷大將、殺人滿門,如此大案,豈是順府的那些衙役、捕快能夠應付的?必須由北鎮撫司經辦,限期破案!”
劉君韜的一番話,如同驚雷一般,頓時打醒了成化帝,讓一直以來糾結不斷的成化帝如夢初醒。
此時成化帝心中清明,朝中之事即便是再大的衝突,也要按照規矩辦事,必須要遵循大明律的威嚴,這是底線!
而現在有人壞了規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開始不擇手段,如果不加以嚴辦,那大明律的威嚴何在?自己這個帝王日後如何駕馭群臣!
想明白了這些,成化帝頓時有了準心,當即道“此案牽連甚廣、非常惡劣,順府力所不及,朕決定命北鎮撫司全力稽查,限期一月破案!”
話音剛落,劉君韜便長出了一口氣,暗道“陛下還是明事理的,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而其餘的大部分文官則是炸了窩,在他們看來,成化帝的這道旨意就等於在事實上準許劉君韜變法的某些條款了,這一點是那些文官決不能接受的!
“陛下不可!北鎮撫司豈可專權,錦衣衛絕不可增加權柄!”
“陛下此意,乃是庸言!”
“臣反對!”
“臣等奏請陛下收回成命!”
看著紛紛抗議的大臣,成化帝微微皺眉,同時心中更加堅定了支持劉君韜的打算。
眼下京營參將徐茂成、京營副將陳繼勳兩人全家被殺,這可是大明朝開國以來從沒有過的大案,成化帝已經是心頭掛上了一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