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州即漢朝車師前王地,隋時為高昌國。
而後大宋滅亡、蒙元侵華,亦都護(高昌回鶻王的稱號)殺死西遼的少監,歸順元太祖成吉思汗,高昌回鶻王國從此納入蒙元的統治之下。
蒙元時期改名為火州,又名哈剌火州,與安定、曲先諸衛統號畏兀兒,置達魯花赤監治之。元文宗至順元年,蒙元設立哈剌火州總管府,管轄簇。
蒙元後期,哈剌火州和北部的別失八裏被察合台汗國兼並,高昌回鶻內遷,察合台汗國占領高昌。哈剌火州東部的哈密衛則並入到元朝甘肅行省。
到了洪武大帝驅逐韃虜、規複華夏,傳至永樂七年、十一年兩次遣使來朝。永樂十二年,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出使火州。
永樂四年五月,朝廷命鴻臚丞劉帖木兒護別失八裏使者歸,因齎彩幣賜其王子哈散。次年遣使貢玉璞方物。使臣言,回回行賈京師者,甘、涼軍士多私送出境,泄漏邊務。帝命禦史往按,且敕總兵官宋晟嚴束之。七年遣使偕哈烈、撒馬兒罕來貢。十一年夏,都指揮白阿兒忻台遣使偕俺的幹、失剌思等九國來貢。秋,命陳誠、李暹等以璽書、文綺、紗羅、布帛往勞。十三年冬,遣使隨誠來貢。自是久不至。正統十三年複貢,後遂絕。
“其地多山,青紅若火,故名火州。氣候熱。五穀、畜產與柳城同。城方十餘裏,僧寺多於民居。東有荒城,即高昌國都,漢戊己校尉所治。西北連別失八裏。國,不能自立,後為土魯番所並……”
劉君韜率領四十七萬明軍將士抵達了火州城以東四十裏,在曠野之中安營紮寨,大軍連營二十裏,占據了火州城以東的有利地勢。
在此期間,明軍各部的夜不收、尖哨不斷向西進發,在火州城周邊進行探查,與吐魯番各部展開了接連不斷的前哨戰。
明軍中軍大營,情報部部長劉子安向眾人介紹了火州城的曆史,而後道:“這火州城是在高昌城的基礎上加以整修、擴建的,城防堅固、地勢險要,可以是吐魯番城東麵最為堅固的一道屏障,整個城池易守難攻,可以是西域數一數二的堅城,此戰我軍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眾人都很是讚同,這幾的時間,各部的夜不收、尖哨都傳回了不少關於火州城的情況,眾將也對火州城的城防設施有所了解,知道劉子安所言不虛。
這火州城雖然不大,周長隻有十五裏,但整座城池有內外兩道城牆,而且內城牆比外城牆還要高一些,可以對進攻一方形成前後兩道火力。
火州城四麵城牆建有角樓二十七座、碉堡八座、箭塔三十九處,此外還有翻板、攔馬牆、壕溝等設施,據城內還有幾十架投石機,吐魯番各部也在火州城部署了一萬五千大軍,防守力量非常強勁。
不過如果是一般的明軍前來攻城,麵對火州城的防禦力會感到頭痛,但西征大軍中有超過一半的兵力都是火器犀利的策軍各部,麵對如此城防也能夠全力攻下,隻不過需要耗費一些時間罷了。
劉君韜思索了一下,道:“我軍全力西進,想必西麵的亦力把裏部和南麵的朵豁剌惕部已經知道了,唇亡齒寒的道理這些胡人也是知道的,所以這兩部肯定已經在調兵遣將,馳援吐魯番的大軍估計現在已經在路上了!所以,攻打火州城的戰事,必須速戰速決,我軍要以猛虎撲兔之勢,在兩路韃虜援軍趕到之前,一舉拿下火州城、大軍兵鋒直指吐魯番城!”
眾將齊聲應道:“得令!”
次日,劉君韜指揮四十七萬明軍將士發起了進攻。
朝陽出升,劉君韜命令陝西鎮總兵官牛嶺與率部駐守明軍大營,指揮策軍各部以及仆從軍、俘虜軍出戰,四十多萬大軍將火州城團團圍住,隨即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此番,劉君韜將二十萬俘虜軍分成四隊,每隊五萬大軍,率先向火州城發起了進攻;越騎軍在北麵、折衝軍在東麵、虎賁軍在西麵、鷹揚軍在南麵,四部策軍將士隨後將火州城的四麵徹底切斷,同時也兼做二十萬俘虜軍的督戰隊。
劉君韜率領龍驤軍為中軍,在火州城東麵列陣而待;瀚海鎮總兵官周宗勝率領長水軍、仆從軍十幾萬則是兵分兩路,分別在火州城的西麵和南麵二十裏處戒備,防止韃虜援兵突然殺到。
一番部署完畢之後,大戰隨即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