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就到了林老太太壽誕的日子。
此時已過炎夏,溫度也漸漸降了下來,氣候十分宜人。
壽誕是由小烏氏和袁氏一道張羅的,按照林老太太的意思,隻簡單擺了三四桌,除了家裏人,也就請了一些林老太太的老姐妹。
吃食準備得很簡單,多是一些家常菜,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珍饈美饌。
戲班子也沒請望朝最有名的如意班,而是請了伏州當地的雙鳳班。
按林老太太的話說,都這把年紀了,脾胃差,眼睛花,耳朵背,吃什麼不是吃,請誰來唱不是唱,吃個滋味,聽個熱鬧也就得了,不要花那冤枉錢。
最重要的,還是姐妹之間聚一聚,說說體己話。
已到了耳順之年,不管年輕的時候有過什麼樣的過節或誤會,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見到了許久不見的老姐妹們,林老太太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
而家中的小輩們也全都魚貫而入,個個都穿得工工整整,站的都是直功直令,臉上都是笑容可掬。
蔣萱看了半天,卻沒在小輩中發現林九娘的身影,便悄悄的問林之瀾道:“之瀾,九妹怎麼沒來?”
林之瀾低聲道:“父親不喜歡她,還是不要讓她來了,免得見了麵,又生出什麼事來。”
蔣萱笑道:“父親雖不喜歡九妹,可老太太對九妹一向還是不錯的,若是你不讓她來,老太太誤會了九妹,可怎麼辦呢?”
其實,林之瀾心裏也很猶豫。
他當然想讓林九娘在林老太太麵前好好表現,取得林老太太的好感。
可是這段時間發生的種種事情,都讓他有了不好的預感。
忠勇侯世子白秀楊散布對九娘不利的流言,滿城風雨。
對於此事,林之瀾大為光火,但又無可奈何。
因為沒有證據,也因為身份地位懸殊,他無法上門興師問罪,也無法將此事告知旁人,隻能先將滿腔怒火咽下,靜待後續。
令他驚訝的是,而後又傳出了白秀楊流連青樓又欠錢不給的傳言。
對於這樁傳言,林之瀾是不信的。
不管怎麼說,白秀楊也是忠勇侯世子,就算真去了青樓,也斷然不會做出欠錢不給的蠢事。
應該是有人在故意整他。
是誰呢?
對於有關兩家的流言,林家和忠勇侯府都不由自主的采取了緘默不言的態度。
林之瀾知道,忠勇侯府必定會以為有關白秀楊的流言是自己搗的鬼,雖然現在暫時沒有行動,隻怕目前的風平浪靜中正醞釀著一場暴風驟雨。
林之瀾後悔了。
真的後悔了。
無論白秀楊散布流言的目的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白秀楊絕非品行端正之人。
如今林九娘還未嫁進侯府他就開始算計她,將來若是九娘進了侯府,那不更是羊入了虎口,肉上了砧板?
當初自己也是太過於武斷,單憑外界對於白秀楊年少聰慧,前途無量的評價便草草決定了這門親事,如今,才會進退維穀,騎虎難下。
更令他頭痛的是,外邊不平靜,家裏也是暗潮洶湧。
特別是烏其帆的出現,很快引起了林之瀾的警覺。
很明顯,烏其帆此人隻會誇誇其談,人品如何暫且不論,敗絮其中是跑不了的了,關鍵,也沒有在外的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