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常嘲笑母親的迂。在夜裏,他和母親站在窗前,看城市的夜景。他問母親,你來到城裏這些日子,見過停電嗎?母親笑一笑。他說,城裏根本沒有白天和黑天之分。甚至夜裏因為有燈光,反而比白天還亮,還繁華。再說,即使真碰上停電,這麼平坦的馬路,又能有什麼事呢?母親再笑一笑。他想,母親的微笑等同於默認了自己毫無根據的多慮。
幾天後的晚上,他接到一個電話。是公司突然接到一筆業務,他需要馬上去公司一趟。他匆匆整理一下公文包,又從鞋櫃裏取出自己的鞋子。這時母親從書房裏出來,他看到,母親的手裏,竟然提著那個小小的燈籠!帶上燈籠,母親說,萬一趕上停電好用。
他說怎麼可能停電呢?你去窗口看看,現在外麵不是沒有停電嗎?
可是,萬一你回家的時候停電了呢?
可是我要打出租車回來的。
可是我知道出租車隻能停在小區門口。你仍然要走一小段路的。
可是那段路上有路燈啊。
可是萬一正好趕上停電呢?
可是這麼長時間,你見過停電嗎?
可是萬一今天晚上正好被你趕上了呢?
他愣愣地站了一會兒,終於哽咽。他接過母親手裏的燈,匆匆下樓。他不敢回頭,他怕眼淚被母親看見。
他提著那個燈籠去公司,將燈籠掛在桌邊,然後開始工作。不斷有同事們問他,你買這個工藝品幹什麼?他總是認真地對他們說,這不是工藝品,這是母親的燈。
……燈裏有濃濃的牽掛和愛,以及母親對兒子,看似多餘的永遠的擔憂。
感恩寄語——
父母的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他們將所有的愛都融在對我們的關懷與叮嚀之中,那些看似多餘的擔憂其實是他們感情最直接的流露。父母常常把他們認為最好吃的菜夾到我們的碗裏,盡管有時候我們不喜歡吃;他們隻有聽到我們進門的腳步才肯入睡,盡管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不必讓他們擔心;他們總是連夜為我們趕製棉衣,擔心我們凍著、冷著,盡管我們坐在空調屋裏並不會感到寒冷……世上千千萬萬的父母都在為自己的孩子操勞、擔心,為了兒女,他們寧可放棄自己的一切,離開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環境,他們可以毫不考慮自己的身體,卻無微不至的把所有的關心全部奉獻給我們。他們把我們的生命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卻常常拿出超過對待自己100倍的熱情,把愛與希望播撒在我們的身上。
對待這濃濃的深情,我們不必用任何事物去比擬,也不必用任何詞句去修飾,我們隻需用心去感受,用行動來回報。
盛滿愛心的午餐盒
文/安·比爾斯
20世紀60年代初,我和丈夫有了兩個女孩。兩個孩子溫和、文靜,年齡相差兩歲。我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和熱情,當然還有耐心,擔當起一個信心十足、和藹可親的母親角色。
當兩個女孩將近8歲和6歲時,我們又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這兩個小家夥活潑好動,整天吵吵鬧鬧,頑皮任性。我的大女兒朱莉婭,成了我忠實的幫手。她幫我折疊大堆的尿布,帶兩個弟弟玩,還在我做飯時給他們講故事。我盡可以放心地去依靠她,但或許我太難為她了。
我和兩個女兒過去常常在垂柳下悠閑、愉快地喝茶、嬉鬧,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但這一切突然一去不複返了。溫柔的慈母慢慢變成了一個疲憊不堪、管束嚴厲的婦女。有時候因為過分勞累,我唯有無聲地哭泣。每當朱莉婭看到我這樣,便更加盡力幫助我。她從沒抱怨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