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講,會覺得這個故事的不簡單。凡是每天不錯過《今日說法》的觀眾,一定也是不會忘記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相信同樣不僅僅隻是感動了我,同樣也會感動你,感動他,她。相信你、我、他、她,都同樣還會有一種深深地思考,伴隨著反省使我們如鯁在喉,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受,因為這種真真實實的善良,仿佛從電視的畫麵作用到了我們自己的心裏。現在允我複述這個真實的故事。
沿河村,是一個有著一千多戶的大村子,隸屬於合肥市新店區磨店鄉。
李孝香一家就住在村東頭,平時丈夫在外打工,女兒上寄宿學校。
直到今天,李孝香還拿不準,一家人吃飯舀多少米,做多少菜,38歲的李孝香,自從婆婆去世的那一天起,開始學習做飯,因為每次等待她回到家,婆婆早已把飯菜做好。在沿河村,李孝香的家庭雖算不上富裕,主要的收入是李孝香的老公每年外出打工積攢下的二三萬塊錢,為了貼補家用,李孝香曾經經營了一個小鹵菜攤,每天起早貪黑能賺30多元錢左右,然而這個拮據的家庭,在李孝香的眼裏卻是無比幸福,因為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婆婆。
結婚幾年李孝香幾乎沒有做過家務,很少為孩子操心,也許正因為如此,2011年8月13日那個日子,才會那樣深刻地印在腦海裏,每個細節都曆曆清晰異常。
這一天,養豬大戶劉士聖正從集市上往家趕,因為要買豬糠,劉士聖沒有騎輕便的摩托車,而是開了一輛電動三輪車。天氣很熱,路上除了騎車就是搭車的,很少有行人走。與此同時李孝香的婆婆也剛剛從集市上回村,小心的拉著小孫女,一老一小緩慢的步伐,在路上很是格外紮眼,天氣十分炎熱,祖孫倆邊走邊擦汗。
這時劉士聖開車停在了她倆的身邊,好心說:“你上我的車,我把你捎帶回去。”
雖然是同村,但是劉士聖和李孝香的婆婆並不熟悉,劉士聖怎麼都沒有預卜到鄰裏鄉親的平常關心,卻導致了一個生命的轉瞬即逝。而對生死,最純樸善良的心,也曾懷疑和動搖。
起初劉士聖的建議被拒絕,但劉士聖還是勸了又勸,也許是天氣太炎熱,也許是不願意辜負了同村人的一番好意,李孝香的婆婆最終還是帶著孫女上了劉士聖的三輪車。此時坐在同一輛三輪車上的三個人還不知道,寧靜的鄉村小路,暗藏著致命的危險,命運即將在她們的生命裏,寫下重重的一筆。
劉士聖講:“車子前行了不一會,突然前麵出現了一個摩托車向她撞來,好猛,怕它與自己的三輪車撞上,索性一拐,卻不知被路一杠,結果三輪車出事了,側翻在了路邊……”
據李孝香事後回憶,當趕到出事的地點,一下就驚呆了,劉士聖著急喊叫著:“老人家……老人家……”女兒也是哭喊著:“奶奶……奶奶……”
李孝香發現婆婆的頭迅速地鼓起一個好大的包,整個眼睛周圍,滿臉都是血。婆婆是哼也不哼,動也不動。麵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李孝香幾乎蒙了,“婆婆怎麼會受傷?而同村的劉士聖為什麼會在出事的現場?”震驚之後,李孝香便從女兒的口中得知了婆婆是從劉士聖的車上摔下來的。
李孝香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這車子怎麼沒把人帶好,如果開的慢一些,事情就不會發生,李孝香心裏的焦慮和埋怨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士聖的第一反應也是出於本能,她開始害怕承擔責任,她的車子畢竟是拉貨的,不是拉人的,怕老人家搶救醫藥費之類的,怕萬一老人家出事,她就要負一定的責任。
李孝香注視著劉士聖的眼神裏,即有愧疚、無奈,又有害怕、無助,內心不安的表情,李孝香雖然在心裏埋怨劉士聖,但忍著沒有說話,因為她的心中還有一個大大的疑問,婆婆有暈車的毛病,肯定不會主動要求搭車,劉士聖平時跟她們家沒有什麼來往,怎麼會突然讓婆婆搭車呢?就在這時李孝香無意把手放在婆婆的後背,頓時愣住了,以為婆婆掉水裏去了,婆婆怎麼會濕成這樣?李孝香的女兒講:說是熱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