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三年八月十日,瑛帝猝然暴卒於福壽殿,年四十,上尊廟號瑛宗。

哀鍾長鳴,天下舉哀。奉梓宮儀元殿,王候將相、文武百官攜諸命婦齊聚東華門外,縞素悲慟,朝夕哭臨致祭,輟朝七日,服孝三年。翌日,頒遺詔,著十二歲太子錦佤靈前即位,太後趙姬處分軍國大事,輔助太子垂簾聽政。丞相穆淮、禦史大夫趙美、敬國公王尚誌受命輔政。越五日,奉龍轝出宮,安梓宮於永定皇陵,頒哀詔四境,祗告郊廟社稷。

太初三年八月十六日,太子繼位,太後垂簾聽政,以女主臨朝,國事一決其手。詔曰:帝朔望見群臣,大事,則太後召對,輔臣決之;非大事,則令禦史大夫傳奏太後,以劃其下。逾年而改元,即祥和元年。興“仁德之治”,四海承平,開盛世之初。

瑛帝本就生性軟弱,趙姬卻是精明能幹。後性警悟,通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本末,朝中素有機謀,善於駕馭大臣,國中隻知有趙後,不知有瑛帝,大翌刑賞、政務、用兵等,順理成章均由皇後趙姬裁決。

朝堂之上,端嚴冷肅,精明沉著,且言詞犀利,毫不容情。瑛帝遺下之舊臣稍有差錯不是革職查辦便是流放邊塞永不予錄用!一時之間,朝中大臣是一日連貶****、一日連革數名……不過十數日間,原本排滿朝臣的玉乾殿竟空了一大半。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趙姬開始大規模排除異已,網羅培植心腹,任用枉人,殘害忠良,架空朝中三代元老實權。其胞弟位於百官之首,恃勢專恣,權傾朝野。趙姬更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兩人的囂張氣焰灸手可熱。丞相穆淮怒不可遏聲稱皇室凋敝,君權旁落外戚之手。滿朝諸臣,雖諸多怨言,但都不敢與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