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分班(1 / 2)

雖然一直有傳聞說從這屆開始文理科不再分班,大家也有幾分相信了,但最終還是文理科分班了,作為一所以高升學率著稱的重點高中,自然是認為分班越早對學生將來的高考越好,再加上教育局並沒有什麼嚴格的規定,所以,高一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之前,大家就開始登記分班意向,選文科還是選理科。一方麵是家長的意見、一方麵是老師的意見、還有就是自己的想法。當然,這些都要看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的人覺得地理課是噩夢,有的人卻很喜歡上地理課。什麼公轉自轉,黃赤交角,時區劃分,日升日落一清二楚。有的物理總是不及格,各種力各種定律讓人頭疼。有的人是化學公式不會背,背了也不會算,算了也算不對。什麼氧化反應、還原反應還有氧化還原反應。但總有人化學能考七八十分。很明顯,大家因為各自的情況會走上不同的路,這條路決定了以後的路。不僅僅隻是高考而已。

都說文科生不好找工作,文科上不好考大學,但總有人選文科,雖然大部分人都選了理科。重理輕文,由來已久。最後的結果是一百二十多人的班級隻有三十多人選了文科,文理科比例基本上是一比三。文科班這有五個班,加上當初沒考上一高,現在又找人轉學進來的,也隻是五個班而已。理科班有十七個班。人多的班級同學能達到一百二十人,人數最少的也有又九十多人。而文科班人數最多的才九十多點。

作為重點高中,學生自然也有重點學生。文科班隻有一個重點班,理科班有三個重點班,還有兩個次重點班。剩下的叫普通班。像顧興這樣的成績自然隻能是普通班了。當然,他上普通班還不僅僅是因為成績,還有其他原因。他選的是文科,因為自己的物理不及格、化學不及格、生物馬馬虎虎、但地理還行,曆史也行,政治也差不多。再加上自己數學不好,總在及格線附近徘徊,滿分是一百五十分。文科生的數學和理科生的數學還有些不一樣,相對簡單一些。最重要的是家裏並不幹涉自己的選擇。當班主任通知讓填文理科分班意向的時候,顧興用借來的手機給家裏打了電話。征求自己爸媽的意見,他爸隻是初中畢業,自然不懂這些,他媽也連小學都沒有上過,更說不上什麼話。爸說,“我也不懂,你自己想選啥就選,你看看人家都選啥,你再選。”顧興說,“那我選文科了?”,“行,你選吧,你自己做主吧這事。”

顧興成了文科生,成了一個在班裏排名還挺靠前的文科生,雖然當初是壓著分數線考進來的,但畢竟還是學了一些,再加上那些有競爭力的同學都去了理科班,他也從中等成績變成分班成績第十一名。有一個女生班級排名第十二,她叫胡月。後來成了數學課代表。

也許是個子高,也許是不喜歡離老師太近,顧興總是坐在後排,從初中的時候就是這樣,盡管他後來在八年級和九年級都是班長,但還總是坐在後麵。班主任找他談話,讓他往前坐坐,跟一些成績好的同學做一塊。還能互相幫助,但他並不認同老師的觀點,他總來不覺得和後麵的同學坐在一起上課會影響學習。因為他知道,後麵的同學雖然成績不好,雖然不愛學習,但他們不會去打擾一個成績好的同學,他們對成績好還跟他們坐在一起上課的同學很是敬重。所以,顧興總是大倒數第一排或者倒數第二排、第三排。上了高中之後,就再也沒有出過過倒數第一排。因為很簡單,那時候每個月都要調一次座位,而調座位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按成績來。全班人都出去,在門口等著,班主任拿著剛出來的月考成績排名,一個個的念名字。喊到誰,誰進班選座位。也就是說,第一名可以選擇班裏的任何一個座位。而第二名則可以選第一名選剩下的任何一個。最後一名自然是選所有人剩下的那個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