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昭卷·懸棺(4)(1 / 2)

“話說帶頭的可是個好漢。瞧他手提一把丈二長槍,身高八尺,膚色黝黑,額上竟還長著一隻眼,長年閉著,可一動怒,那眼便撐大如杏子,瞪誰誰死啊!這等小英雄,對著鄭王先鋒怒啐一聲:‘呔!豎子可知你祖爺爺係何許人?’先鋒一愣,尚不及言語,隻見那漢子快馬提槍,如一陣閃電,還未讓人瞧清楚麵容,那瑟瑟發抖的先鋒頭頂已然劈過一道白雷。眾人一驚,再細看,這先鋒已被來人生生用眼瞪成兩半了啊!啊呀呀,眾人如喪考妣,連滾帶爬地往回趕,卻聽那少年英雄冷冷地說了一句:‘吾便是那逆賊鄭王六年前趕盡殺絕的季裔!你等且告訴鄭王,從此,戰場無父子!’”

“竟是父子,對抗鄭賊的竟是消失已久的四公子!好極,他位極人臣,卻去造反,到頭來,又有這兒子反老子,試看蒼天,又饒過誰!”

“說書的,他又不是楊戩,生的什麼三隻眼?胡說也有個限度!”

“得了您嘞,愛聽不聽!又話說,四月的一日,鄭王世子在穆王駐紮的廣梁城外叫囂半晌,城中仍靜悄悄的,無一人應戰。許久,烽火高台上,竟緩緩傳來了不知名的樂曲。這曲子眾將士竟從未聽過,卻都覺得心中甘美,妙不可言,心中一時寧靜得似入了天地自然,一時又歡喜激動得險些滾出淚來,縱有仙人來奏,也不過如此了吧。曲子彈了一盞茶的工夫,不知誰先說了一句:‘休!休!休!萬事休矣!吾等爭的何物,你瞧我形容可憎,我瞧你不過黃土。’將士們竟紛紛丟了盔甲,失魂落魄,掉了頭,好大原野,真真瞧著天也蒼茫,地也蒼茫。鄭王世子氣急敗壞,命眾人以棉塞耳,那曲仍源源不絕。眾將無了鬥誌,此一戰王軍贏得漂亮。鄭國眾將士遠走了,你待如何?”

“如何?”

“那烽火台上,竟緩緩踱步而出一個手中抱琴的濁世佳公子啊,白衣廣袖,周身素色,隻袖邊繡了藍紋,卻偏偏眉目燦爛,堪比日月。他身後另有兩名容貌氣度絕佳的少年,一著月色,一著黑,這三人安靜地望著城樓下的我大昭國土,不言不語,又翩然離去,消失在那處。後來,聽軍中我那遠方的親戚提起,小老兒才知曉,這便是手握重兵,護衛我大昭的更始王啊。且說另一旁,鄭王世子軍部狼狽回到營帳,卻發現軍令印章盡數不翼而飛,偶得見翠色衣角,竟不知神耶鬼耶。我聽聞更始王妻族正喜穿翠衣,約百餘人,為王親衛,皆有異能,美貌非常。不知是否便是他們。”

“呸,什麼更始王,我倒聽說是那位同舊相好生的私生子。太子死了,三皇子為人殘暴,不堪大任,那位又動了心思,否則怎能容忍橫空出世這麼個小子手握重兵,還與季裔勾作一團?說輕一些,是報國報民,說難聽一點,這是枕戈待旦,要造反啊!”

“唉,兄弟有所不知,我家中有舊人在皇都當差,皇都一直訛傳,太子嬰並未真正薨了,定陵中隻有皇後之墓穴,守靈的心裏都門清,說是打南方來了一隻白色的大鳥,救走了公子嬰。”

“那更始王……莫不是……莫不是……”

“噓,禁言。隻管聽些熱鬧罷了。不過話說過來,說書的,你見誰彈琴能把人糊弄走的?下回想好段子再編。”

十八年年底的時候,戰局基本穩定。鄭王敗走,後在鹿山被穆王世子射殺。鄭王世子並諸公子被囚,等待天子處決。

眾人都有些煎熬地在等天子旨意,可是,並非等著這場戰爭的獎賞。大家各懷鬼胎。

天子不負眾望,月餘,他老人家連連下旨,封賞穆王、平王及諸位王子,另又追諡江南侯為“冠勇伯”,世襲罔替。

待到一切風平浪靜,更始王同小鄭王已然整肅好軍隊,有條不紊地向北方進發時,大家最想看到的聖旨卻還未到,急壞了一群人,也暗喜壞了一群人,尤其是被成芸用十萬大軍壓製住的成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