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貓的邂逅,是世間最美麗的邂逅。也許起於偶然,也許早就注定。
人和貓的故事,在每一個有愛的角落傳播,像春陽的芬芳、夏陽的熱烈、秋陽的靜美、冬陽的柔暖。
我常常想,假如沒有貓,這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呢?
如果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貓不見了——你找遍屋裏屋外,都找不到“咕嚕咕嚕”低吟的貓的身影;沙發和窗簾完好無損;金魚悠閑自得地在水裏嬉戲;盆栽裏的花開得安靜而耀眼;客廳裏再也不會有垂死掙紮的老鼠和小鳥;你洗澡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會被嚇到——會怎麼樣呢?
桌上的照片裏沒了貓,隻剩空落落的椅子;書裏再也翻不出貓毛,文字變得枯燥無味;沒有貓來搶食,吃再美味的早餐也還是味同嚼蠟;午後望著陽光懶懶地灑在空蕩蕩的院子裏,你忽然害怕起來——原來整顆心都已經空了。
四十多年來,貓從未從我們家消失過。即便如此,當貓死去之時,仍覺得一陣空虛。每一隻貓都是唯一的,無可替代。如果這屋子從此沒有了貓,一隻也沒有,連貓的氣息也沒有,那該多可怕!
養貓與讀書對我而言,就像我的兩隻手,相輔相成,編織出多彩的生活;少了它們,我就隻剩兩隻腳,在無垠的宇宙做一具行屍走肉。
多年以前,我從朋友的評論中知道一個叫“村上春樹”的人喜歡貓。我一直都主攻法國文學,所以當時不以為意。直到後來讀到《尋羊冒險記》,深受沙丁魚的影響,我才開始認真讀起村上春樹來。所以,如果沒有那隻“到了年紀”的老貓,也許我到現在都還不認識大塚、青箭、咪咪、妙子……當然,也就沒有這些文字。
因而我對貓的感激不是沒有由來的。貓的一個不經意,成全了人的許多美好。如果貓真的從我的生活中消失,從村上春樹的筆下消失,從這個世界消失,那麼,一起消失的絕不僅僅是貓。
村上春樹曾說,他在國外時由於浪跡漂泊,無法養貓,便隻好逗一逗附近的貓以緩解強烈的“貓饑餓”狀態。
回想起幾次出國的經曆,這種“貓饑餓”的狀態一直如影隨形。巴黎的住所比較偏僻,附近隻有一家咖啡店的主人養了一隻貓,我叫它“丸子”——真名叫Alizée,不過我覺得還是丸子更適合它,就像村上君覺得幸太郎比莫裏斯更適合那隻“脾性絕對不壞”的貓一樣。
那一個月,我每天傍晚都會去咖啡店附近轉悠。丸子見到我就會從店裏出來和我玩。遇上下雨天,它就在坐在桌子上,望著玻璃外,一臉不快,仿佛在說:“最討厭下雨了!”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丸子,在法國的日子將會多麼難捱。
本書收錄的文章,是這些年陸陸續續寫出來的,有新有舊,有生活有文學,但都和貓有關。本書能夠付梓,我想必須感謝村上君和貓君,以及讀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