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兩人心平氣和,室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愉快不少。賀蘭敏之問了一句:“不知老師剛才為何如此震怒?”
“說到這個,還真是不能怪我生氣。你今年有多大年紀?”
雖然不知道他為啥這麼問,賀蘭敏之還是答到:“學生今年已經八歲,說話就有九歲了。”
“唉!你今年才僅僅八歲。你看看,你讀過得東西。《論語》《詩經》這些東西你現在能看懂嗎?如此,與揠苗助長有何不同啊。”婁師德實在是看賀蘭敏之是可造之材,生怕有個什麼閃失。要知道,這麼個好苗子可不是隨處可見的,要是因為個山野村夫教導的方式不對,這不就生生給耽誤了。要說他也是愛才心切,也沒有什麼壞心。
“這…學生錯怪老師了,請老師原諒。”站起來作了個揖。如果是為了自己好的話,那剛才的表演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過分了。索性婁師德不是個小肚雞腸之人,他有足夠的容人雅量。果不其然,他朝著賀蘭敏之揮了揮手,笑著說道:
“無妨,無妨。”
師生二人又交談了一陣兒,婁師德問了問賀蘭敏之家裏的狀況,也對他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這麼幾天的時間,賀蘭敏之不知道看了多少的書,愣是把前世複習高考的那個勁頭兒都拿出來,夜以繼日勉勉強強才在這大唐八歲孩童的年齡段上混了個博學。
古人,無論是哪一個古人對於這些個經典全部都是爛熟於心。若論上引經據典,論上博聞強識,現在一百個賀蘭敏之捆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個婁師德。
“敏之啊,從今日起,盡量將你之前所學。雜而不博,多而不精的東西忘卻。這本書予了你,先從這本書開始,一點一滴的學,讀,悟。這學啊,還是要有規章,有計劃,明白了嗎?”一副嚴師的麵孔,板著臉訓導到。
“是,都聽老師的。”
站起來走上前去,恭恭敬敬的接過婁師德手中的那本書。
韓愈曾經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如今這本書就是授業,每一位弟子在接過老師授予的書籍的時候,都應該恭恭敬敬的,這既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對先賢學問的尊重。
從婁師德手中接過這本書,上眼打量。並不是什麼古籍珍本,就是最最普通的《孝經》而已。但是這本書卻是唐朝教育的啟蒙書籍。在唐朝沒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什麼幼兒啟蒙書籍。雖然有一本《氏族誌》但是其中的政治意義太濃,根本就不適合啟蒙。所以,麵前這本不過兩三文錢的書,最適合啟蒙不過了。
在史書中還曾經有記載,唐高宗李治在幼年的時候就曾經因為對於《孝經》這本書的理解,被唐太宗李世民大為讚賞。這本書也正是他啟蒙得書籍。
對於婁師德的要求,賀蘭敏之並沒有拒絕。他自己確實不知道該怎樣學習,也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在這個輝煌的時代,成為一個文人。自己需要一個領路人,本來以為會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太學博士。但是沒想到,連博士都不如,僅僅是一位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