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們結束了在西南財經大學美好的研究生求學生涯,依依惜別曾經培養過我們的母校和培育過我們的老師,告別了那曾經依稀可見的文獻中心、勵誌樓、明德樓,帶著對光華園草草木木的眷戀和浣花溪畔綠草流水的記憶,開始了人生新的起點。
三年時間猶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過。在美麗的重慶文理學院,我們躊躇滿誌、意氣風發,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愛崗敬業和共同理想的執著,走到了一起,組成新的家庭。在新的社會壓力和家庭責任麵前,我們同甘共苦、默契支持,共同走過了工作和生活上的艱辛和坎坷,不斷開拓新的人生曆程。正是如此,才使得我們能夠一起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不畏艱險、勇於探索,得以最終完成生態人力資源管理的專著寫作。
“飲水思源”。“飲其流時思其源,成吾學時念吾師”,作為我們的第一部處女作,首先得益於我們的恩師——西南財經大學曾狄教授。忘不了恩師在光華園求學期間對我們的諄諄教導,忘不了恩師對我們一如既往的鼓勵和關愛,忘不了恩師對我們工作上取得成績和進步時的欣喜和期望,忘不了恩師在百忙之中對我們的掛念……恩師不僅引領我們走上了科研之路,更是教給了我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們終身受益;他溫文爾雅的儒者風範,大愛無疆的育人理念,寬容待人的人格魅力,永遠是我們學習和追求的榜樣和目標。
“香自苦寒”。恩師經常教導我們做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有堅忍不拔的“韌性”精神。他引用馬克思的話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隻有不畏艱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我們也深感這條路的艱辛,這幾年的寒暑假,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圖書館和研究所度過的,雖然比較清苦,但遠離喧囂的日子更使我們頭腦清醒,思想深邃。
“玉於琢成”。本書的寫作從選題、定題開始,一直到最後書稿的反複修改、潤色,都離不開恩師和重慶文理學院譚宏教授、陳天培教授、於洪衛教授等專家給予我們的深刻而細致地指導。他們幫助我們開拓研究思路,悉心點撥,耐心引導,常讓我們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正是他們的無私幫助與熱忱鼓勵,使得我們寫作思路更加清晰、對現實的回應更加敏捷,學術思維更加清新而開放,才使我的書稿有了極大的提升空間。書稿出版在即,在此謹向您們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本書付梓之時,請容許我們向最愛的家人表示誠摯的謝意,想到他們,總是感到溫暖而幸福。感謝我們的爸爸、媽媽,正是因為有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我們。你們的哺育之恩,愛護之情讓我們永生難忘。在這裏,我們尤其要感謝我們的爸爸——田壽國先生。工作以來,他一直照顧我們的生活,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並鼓勵我們求學和上進。在我們成功的時候,您的笑容散發著幸福、滿足和榮耀的光芒,照亮了我們的前程;在我們失意的時候,您的眼神透露出理解、包容和鼓勵的信息,讓我們矢誌不渝,鼓足了勇氣,不斷前行!感謝我們的弟弟和妹妹,有了你們,我們這個大家庭更顯熱鬧,更顯親切。
數載教誨,師恩難報!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以恩師為榜樣,以我們的教學和科研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回報恩師,回報社會。最後,感謝所有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朋友,祝福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實現自己的夢想,譜寫一曲與眾不同的人生交響樂!
田書芹王東強
2010年冬於重慶文理學院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