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最重要的生產經營成本,通常包括“產品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生產經營成本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不同的成本分類信息有不同的用途。
◎ 各式各樣的成本分類
成本按經濟性質分類
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也是勞動對象、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消耗過程。因此,生產經營成本按其經濟性質可以分為勞動對象的耗費、勞動手段的耗費和活勞動的耗費三大類。前兩類是物化勞動耗費,後一類是活勞動耗費。它們構成了生產經營成本的三大要素。
在實務中,為了便於分析和利用,生產經營成本按經濟性質劃分為以下類別:
第一,外購材料,指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輔助材料、包裝物、修理用備件、低值易耗品和外購商品等。
第二,外購燃料,指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入的各種燃料。
第三,外購動力,指耗用的從外部購入的各種動力。
第四,工資,指企業應計入生產經營成本的職工工資。
第五,提取的職工福利費,指企業按照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第六,折舊費,指企業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
第七,稅金,指應計入生產經營成本的各項稅金,例如營業稅、房產稅、印花稅、車船使用稅等。
第八,其他支出,指不屬於以上各要素的耗費,例如郵電通信費、差旅費、租賃費、外部加工費等。
上述生產經營成本的各要素稱為“費用要素”。按照費用要素反映的費用稱為“要素費用”。
按照費用要素分類反映的成本信息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發生了哪些生產經營耗費,數額各是多少,用以分析企業耗費的結構和水平;還可以反映物質消耗和非物質消耗的結構和水平,有助於統計工業淨產值和國民收入。
成本按經濟用途分類
生產經營成本按其經濟用途分為以下類別:
第一,研究與開發成本,指為創造新產品、新服務和新生產過程而發生的成本。
第二,設計成本,指為了產品、服務或生產過程的詳細規劃、設計而發生的成本。
第三,生產成本,指為了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而發生的成本。
第四,營銷成本,指為了讓人們了解、評估和購買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第五,配送成本,指為將產品或服務遞交給顧客而發生的成本。
第六,客戶服務成本,指為向客戶提供售後服務的成本。
第七,行政管理成本,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成本。
在實務中,按照現行財務會計製度規定,生產經營成本分為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3大類:
第一,生產成本,包括4個成本項目。
直接材料,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購半成品、有助於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指參加產品生產的工人工資以及按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和規定的比例計算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燃料和動力,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外購和自製的燃料及動力費。
製造費用,指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所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為了使生產成本項目能夠反映企業生產的特點,滿足成本管理的要求,製度允許企業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管理要求,對以上項目作適當的增減調整。如果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外購半成品成本比重較大,可以將“外購半成品”單獨列為一個成本項目;外部加工費比較多的產品,可以將“外部加工費”單獨列為一個成本項目;如果產品成本中燃料和動力費所占比重很小,也可以將其並入“製造費用”成本項目中。
第二,銷售費用,包括營銷成本、配送成本和客戶服務成本。
第三,管理費用,包括研究與開發成本、設計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成本按經濟用途的分類,反映了企業不同職能的耗費,也叫成本按職能的分類。這種分類有利於成本的計劃、控製和考核。
◎ 了解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
為了貫徹配比原則,生產經營成本按其轉為費用的不同方式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
成本轉為費用的方式
費用是指應從營業收入中扣除的已耗用成本。企業發生的全部成本轉為費用的方式(即與收入配比的方式)分為3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