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奧古那帝國的多雷特城內,曼弗雷特小皇帝正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審閱著那些提交上來的文件。自從一個半月前的多雷特之役結束後,小皇帝便沒有辦法再讓修莫叔叔給自己隱瞞身份,不得不以真實麵目的去麵對群臣。
雖然首都多雷特城之內的大臣和貴族們大多早已經知道利克斯森的身份,但比如馬基洛夫等外地爵士還是沒想到真正的曼弗雷特真的如外界傳聞所說的一樣:六歲的真實年紀,十二歲的身體和十八歲的頭腦。對此,攝政王修莫隻是簡單解釋,陛下曼弗雷特是奧古那帝國皇族裏最有潛力、最天才的皇族,而之前讓他化名為利克斯森也是為了保護他的安全。
“皇帝陛下,現在兩國的停戰已經接近兩個月了,”馬基洛夫侯爵站在群臣的最前麵,和攝政王修莫並排站立,“各地來此勤王的貴族也都大多回到了自己的領地,一切都回到了正軌,我認為我們聖奧古那帝國也是時候開始對在多雷特之役裏出現的一些問題著手解決,有些事情不能夠因為當時顯得麻煩而不在之後處理。”
所有朝臣都立即交頭接耳,互相低聲私語。大部分大臣和貴族早已經有了這方麵的心理準備,他們大多猜到肯定會有人在戰爭結束之後來個“秋後算賬”。因為傳聞聖奧古那帝國的守軍在多雷特之役的第一天便截獲了許多表示願意投誠的密函;也有一些行跡詭異的貴族和大臣,他們在戰場上的舉動耐人尋味。如果就一個半月前的戰役裏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調查,估計連攝政王修莫和聖女歌莉婭都難逃被調查的命運。
攝政王修莫自知自己有解釋不清的行為,他在叛徒德裏克發出信號的時候,本應該坐鎮內城大本營,指揮自己的部下去抵擋敵軍。但自己卻不知道為什麼神魂顛倒地失去了意識,好像睡著了一樣,在夢中度過了戰爭中最艱難的時光。他還記得自己曾經碰到過一個下人,對方的模樣已無法想起,但按理說自己那段陷入回憶的時光應該和一個下人沒有任何關係才對。
另一方麵,攝政王修莫也一直在考慮如何解釋關於寡婦傭兵團的事情。雖然其他同僚和曼弗雷特陛下都沒有因為這件事對他進行追責,但他知道要來的總是要來的,當初是自己過於信任寡婦傭兵團的計劃,才導致自己手裏的皇牌變成了一個反噬自己國家的陷阱,這件事基本上就是自己的責任,難以推卸。
一個大臣走了出來,他高聲附和道:“沒錯,所有問題都應該進行追究和問責,不然的話就會影響陛下的威信。聖奧古那帝國才剛剛立國沒多久,曼弗雷特陛下作為神指派的統治者,大陸上最年輕的君王,一定要早早建立威信,把人民心目中的疑惑掃清,我非常讚同馬基洛夫侯爵的建議!”
除了這個大臣之外,另外幾個大臣和貴族也都走了出來,紛紛表示對此認同。最後就連攝政王派係的人也不得不站出來,表示他們所有都支持要對戰爭時期發生的事情問責。
坐在高位上的小皇帝當即從位置上站了起來,“各位大臣的意見我已經聽到了,那我們就從今天開始,成立一個專門負責調查多雷特之役前後所發生的事情的調查組。”雖然曼弗雷特年紀輕輕,但是他已經在一個多月的皇帝生活當中學會了察言觀色。天才皇帝早已經用雙眼掃過了下方所有大臣和貴族,哪些人是心中有鬼;哪些人是熱切期待;哪些人已經開始惴惴不安都被曼弗雷特的雙眼看在眼內。
神色慌張的人不一定就有問題,而看上去平靜如水的人也不一定完全可以置身事外。曼弗雷特已經意識到,這次的調查絕對會讓重歸平靜的多雷特城又卷入到另一個風波之中,他最擔心的是這次的調查會瓦解掉聖奧古那帝國國內現時的勢力平衡。
早在他自稱利克斯森,跟隨在攝政王修莫身邊的時候,曼弗雷特便已經看得出自己之所以被奉上高位、捧作皇帝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天才悟性,而是控製著奧古那帝國西境的權勢角力所致。
其中勢力最大的便是攝政王修莫一派。攝政王修莫作為原多雷特城城主,奧古那帝國西境的大將軍,他手中的權力和兵力都可謂奧古那帝國裏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不自立為王,反而把自己搬上寶座,多多少少有打算控製傀儡皇帝的意味——曼弗雷特雖然隻有六歲,但從兩歲便開始讀書識字,他最喜歡看的便是和曆史相關的書籍。曆史包含最多的便是政治,而當意識到自己出生於帝國皇族家庭之中時,曼弗雷特更是反複閱讀那些政治事件,加深認識。
隻不過除了攝政王修莫外,還有西境的其他貴族勢力和聖女歌莉婭的勢力。如果說哪方最弱,那肯定就是聖女歌莉婭的勢力。
聖女歌莉婭原來隻是一個傳聞中的人物——大陸上的法師繼承人。這樣的謠言有無數個,但當初的伊萊克索姆四世相信了這一個,還把她奉為奧古那帝國的大祭司。曼弗雷特已經記不清聖女歌莉婭在格林寇做過什麼了,這個神神秘秘的女人除了把自己從格林寇裏帶到多雷特城外,便沒有顯露過什麼本領。直到在守護首都一役裏,她那震驚全大陸的魔法力量才讓曼弗雷特信服,對方確實就是魔法力量的繼承人,也是能夠和攝政王修莫抗衡的一股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