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要點

1.組織溝通的對象

2.組織溝通的網絡

1.3.1組織溝通的對象

組織一般是由若幹個子係統組成的複雜係統,需要與外部環境各要素發生千絲萬縷的聯係。溝通的意義就在於使組織形成一個整體,同時通過與環境的信息交換維持組織的生存與發展。

進行有效溝通的第一步是理解溝通對象,溝通對象的不同,決定了溝通方式和方法的差異。組織溝通的對象主要有管理者、部屬、部門、客戶以及其他組織5種,它們形成的組織溝通關係網絡。

1.與管理者溝通

作為部屬,隻有保持與上級管理層有效的溝通,產生良好的互動,方能得到有效的指導與幫助,提高自身工作效率與業績。同時,作為部屬,與上級管理層保持良好溝通,還能在組織中得到領導的重視,為自己和所在部門爭取更多領導的重視與關注。

小王、小李、小趙三個人是一起來到目前的合資公司就職的。小王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總是期待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小李也抱有同樣的想法,不過他比小王更進一步,他打聽好了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然後計劃在老總進電梯的時候,他也去乘坐電梯,創造與老總“偶遇”的機會。小趙更進一步,他事先詳細了解了老總的奮鬥曆程、畢業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然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分量的“電梯偶遇”開場白,結果小趙給老總留下了深刻印象,贏得了麵談的機會。麵談中,小趙詳細說明了自己對公司業務的想法,甚至提到對戰略改進的意見,很受老板的賞識,三個月後小趙獲取了晉升的機會。

要做好與上級管理層的溝通,溝通次數多少不是關鍵,關鍵在於能不能每次都提出有價值的想法。

在與上級管理層溝通時,要善於研究他的個性與做事風格,根據領導的個性尋找一種有效且簡捷的溝通方式。要善於抓住溝通契機,不一定要在正式場合與上班時間,也不要僅僅限於工作方麵的溝通,偶爾溝通工作之外上級感興趣的事情,也能有效增進默契,溝通感情。不要期盼遇到問題的時候,上級都能未卜先知且及時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要經常讓上級知道你在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遇到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當溝通渠道被外因所阻隔時要及時建立起新的溝通渠道。

2.與部屬溝通

溝通的目的在於傳遞信息。如果信息沒有被傳遞到所在單位的每一位部屬,或者部屬沒有正確地理解管理者的意圖,溝通就出現了障礙。

管理者要做出決策就必須從部屬那裏得到相關的信息,而信息隻能通過與部屬之間的溝通才能獲得,因此,對組織的管理者來說,與部屬進行溝通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決策要得到實施,也需要與部屬進行溝通。再好的想法,再有創意的建議,再完善的計劃,離開了溝通都是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

3.與部門溝通

部門與部門之間也需要溝通,這裏的溝通指的是組織內部平行部門間的橫向溝通。在各部門“小團隊”觀念的基礎上,提高部門間協作配合的力度,加強對公司整個大團隊的精神建設。具體做法可將部門間的小部分績效相連接,用扣減相應績效的形式落實到各部門,以強調部門間的協作關係,這樣就利於把一些未完成的、延誤進程的、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的任務高效率地完成,但在整個過程中,管理者還必須保持部門間的良性競爭關係。

小李是公司銷售部的骨幹,業績不錯,在公司很受器重。然而最近小李的工作熱情卻有點低落,以往活躍的他,開會也很少發言了。銷售部高經理覺得奇怪,便把他單獨叫到辦公室麵談。沒談幾句,心直口快的小李就開始抱怨了:“高經理,你說咱們公司那些行政、財務的人怎麼回事?為了擺平這個客戶,我在外麵跟別人拚死拚活,好不容易完成了,卻被家裏人難住了!”

“怎麼回事?”高經理疑惑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