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能造得起石墓石碑的都得是大戶人家,一般的貧民百姓隻能葬在一個個‘土饅頭’裏,所以貧民掃墓基本也以拔草為主。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對於墓葬的規矩極多,為此東晉的郭璞還專門整理出一本《葬經》供後人參考。在那種階級社會人分三六九等,墳墓自然也有等級。大的等級有:聖人墳墓稱“林”,帝王墳墓稱“陵”,貴族墳墓稱“塚”,一般官員或富人稱“墓”,平民百姓的隻能叫“墳”。在同一等級之內,墳墓的大小、高低、排列、方向、裝飾也有區別,後代不能超越先祖,小官不能超越大官等。
顯然,這些麻煩的東西近代就被摒棄了,雖然墓園裏也有造的很大的、裝飾很華麗的墓碑,但明顯它和社會階級沒什麼關係,它隻和錢有關。
不說那些傷人的社會問題了,我們接著看璽哥掃墓。
王笑天拿出八個紙盤兩排四列擺好在墓前,接著就是擺祭品了,一般來說擺祭品都是一樣擺三個,神三鬼四嘛,很好的體現了人對於祖先的尊敬;
但是璽哥他們家可不一樣,他們是一樣擺四個。用王笑天的話說就是“咱就是平頭老百姓,成什麼神啊?神這種東西,太尊貴,咱家承受不起!再說了,成神也不一定就好,還是做鬼自在啊!”然而璽哥早已看穿了一切!這酸溜溜的味道可是隔著八丈遠就能聞見呢。
擺好四樣兒餑餑,四樣兒瓜果。王笑天又念叨“媽,以前您有糖尿病,不讓您吃,現在這死了就敞開兒了吃,我爸他不愛吃這些個東西,您就都吃咯。”像極了神棍。
上完供又點了一把香,插在了墓碑前的香爐之中,璽哥一板一眼的向墓碑磕了四個頭,這是代表他父親和他自己磕的,因為王笑天說“老啦,哈不下腰了,你就代替我磕了就行了”其實每年都是這樣的。
“您先吃著,我們給您送錢去,先從這給您燒一張”說著就再次掏出打火機,在墳前點了一張紙錢。說實話,這種行為的確不符合墓園的規定,燒紙得去專門的焚燒爐才行,但是一般也沒人會管,隻要不燒到樹木就行。
“小倩,你在這呆著,我跟兒子去燒紙去。”其實每次燒紙璽哥都可不願意去了,紙灰每次都跟伊卡洛斯的Artemis(永久追尾空對空導彈)似的,但是作為‘家孫’這種事兒不去還不行。
看著熊熊的烈火可漫天的紙灰,璽哥心中暗想‘肯定能收到吧...這份心意,這份緬懷。’
回到墓碑前,三人就可以開始吃供品了,這還有個說法,上過供的東西吃了膽兒大;還有人說‘這吃的上供之前和上供之後的味道是不一樣的,你吃的供品都是祖宗們吃過了的,味兒淡。’
明顯就是瞎扯淡嘛!你又沒有嚐過一口之後的東西擺在上麵等過一會再吃,你怎麼知道?他要非說這麼做過那我隻能問問他:‘你就不怕你祖宗半夜爬出來打你屁股?’反正璽哥是嚐不出來,而且他用‘靈視術’也沒看到有啥東西從墓地裏頭爬出來。
三人吃完供品這次掃墓也就算是結束了,王笑天掏出煙來,抽出了五隻,先是點上四支擺在了墓碑前,一支自己抽。對著璽哥道“給你爺爺上煙,活著的時候就好抽一口,抽多了還犯迷糊;現在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