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靖兩淮(2 / 2)

一場混戰殺至天明燕軍斬俘無數,生擒南軍要員大將三十餘員,淮泗官軍主力由此覆卻大半灰飛煙滅。就連平安這等慣戰猛將,也因混亂之中馬蹶無路,與莫淩濤相搏百合不敵被執,獨有何福僥幸單騎透出重圍。

燕營眾將惱這平安經年多戰屢斬燕將,齊向朱棣請命把平安削首示眾。朱棣卻愛惜平安將才了得,見他不願為燕軍效命,便差人將之衛送北平,且送書信與朱高熾令善視之。

靈璧敗報傳到京師,朱允炆心憂如焚諸臣工惶然無計,黃子澄聲淚俱下自責誤國難贖,又請令飛飭遼東十萬兵馬南下,會合鐵鉉共斷燕軍後路。無奈遼兵之中有不少心向燕軍之輩,行到直沽遇燕兵伏襲竟而嘩變潰散,就連總兵楊文亦被擒了,並無一兵一卒趕至濟南,鐵鉉未見援軍亦不敢輕出府城。

其間柳少陽等人聯絡收攬淮泗五行門舊部,裏應外合攻破泗州。朱棣親謁祖陵安撫鄉親父老,遍賜酒肉慰勞黎庶百姓。呂子通故友陳曦元此時尚且健在,聽聞燕師之中多有五行門之人,大是欣然前來相會。柳少陽等自是歡喜敘過前情,燕軍因此又得海鹽幫上下相助,十餘日間連克城關數座,一時淮北百業不廢局麵盡為燕軍掌控。

其時駙馬梅殷擁兵民數十萬坐鎮淮安,扼控府城糧倉守禦甚嚴。都督盛庸整飭馬步兵十萬,艨艟戰艦千艘列陣淮南。

朱棣升帳召將商議當取何處,道衍在側進言道:“那梅殷貴為駙馬雖無甚統兵將才,但駐守淮安半載屯田減賦頗得人心,咱們既是靖難義師便不好與之交惡。貧僧以為當用計破了盛庸兵馬,而後走盱眙下揚州,分兵占奪高郵、儀真。那時三軍齊整臨江決陣,京師可一舉而下!”

朱棣聽了這話,撫髯笑道:“大師所言,正合孤王心意!”眾將權衡利弊,亦覺此為良策。當下朱棣分遣諸將,自己明裏鼓噪揚筏艤舟似要渡河,暗則令柳少陽、朱能等驍將率健卒數千,自淮河上遊乘舟楫偷渡南岸。

盛庸軍眼見北岸燕軍鼓鳴旗搖動靜甚大,旋即列炮備弩人人披甲握刃嚴陣以待。誰知遙望半日總見北岸人馬此起彼伏,卻始終不見燕軍一兵一卒乘舟過河。

如此挨了半日已至天黑,北岸竟而偃旗息鼓再無動靜。眾南卒自覺見欺無不抱怨,紛紛回營造飯歇息。哪知飯餐就罷酣睡入夢,忽聞呐喊陣起眼覷火箭如蝗,寨中四處起火竟乃燕兵蹈營而來,卻是柳少陽等領先頭死士殺到。

主帥盛庸本已睡下,聽聞喊殺促起披甲上馬。怎料那坐騎為流火飛失所驚,長嘶一聲將他掀下馬來。盛庸先前在夾河之戰跌下高台,傷及頭顱本就未能痊愈。這般惶急之下複摔顱腦,登時神智不清暈厥過去。旁裏一幹親兵喚他不起,當下抬著盛庸登舟逃命去了。

如此一來兩軍甫戰主帥已遁,朱棣覷了趁勢舟舢齊發來搶南岸,眾官軍不見號令擠作一團,自相踩踏大敗虧輸。

燕軍盡得舟艦繳獲輜重無算,隨即一路順勢下盱眙占揚州,一路取高郵、通泰進抵高資港,至此兩淮之地大半入囊。於是燕師兩下合兵艨艟綿延百裏,旌戈如林耀兵江上好不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