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國市場:陰謀還是陽謀(1 / 2)

於是,穀歌的老大們開始思考了。穀歌一思考……沒人知道下一句該怎麼接。

就穀歌而言,當初他準備經營中國分店,肯定全麵評估過中國市場潛在的風險和機遇,公司養了那麼多MBA畢業的高級經理,就是在這種時候用兵一時的。所以最後決定讓Google。cn獨立門戶,才會與中國政府達成在搜索結果審核上的合作。而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對搜索內容有著或多或少的審核製度,包括美國本身。比如色情內容,穀歌美國也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在搜索結果中過濾掉色情內容,當然,偶爾有一些漏網之魚出來禍害小朋友也是在所難免的。為了彌補技術上的缺陷,穀歌在美國還請了大量兼職員工,坐在家裏一條一條審核,評定搜索結果,進行人工優化,這樣的工作深得美國家庭主婦和窮學生的厚愛。

所以說,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中國市場也是如此。這是穀歌在進入中國之前就評估過的,而不是現在才恍然大悟的。而且不光是穀歌,包括百度、雅虎在內的其他搜索引擎網站都麵臨著同樣的審核製度。

同時,隨著不斷的擴張,穀歌的搜索引擎隻是其業務的一部分。其他產品,諸如瀏覽器、域名和建站服務、電子郵件、博客、在線文檔等,在美國市場都有一定的份額。由於市場的不同,穀歌中國和美國本土的產品有些差異。有些服務,比如博客,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穀歌雖然沒有明說,可心裏暗暗不爽,覺得都是因為中國的準入和審核製度造成的。但是事實上,包括微軟在內的美國企業也在中國經營著博客業務,市場份額也上不了台麵,所以顯然也不能把原因全都推到中國頭上。

另外一些服務,諸如來吧、問答,則是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全球獨此一家。穀歌也意識到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因此推出了一些本地化的服務和產品。可幾年下來,這些東西始終不慍不火,而且還有抄襲百度的嫌疑。最最要命的是經過這樣一番折騰,穀歌中國有點變味了,他逐漸失去了穀歌美國本土版本中那種簡單、自由的風格。而對中國的用戶而言,這種風格就是穀歌的靈魂,是穀歌真正的魅力所在,能夠讓中國用戶以45°的角度去仰望穀歌,沐浴著他從遙遠的美利堅所散發出來的全球化和信息自由的光輝。但是現在的穀歌站到了你身邊,中國人發現不對勁了。那個本來應該清新脫俗的穀歌為了接近你,穿紅戴綠,披上了大馬褂,以隔壁鄰居趙富貴的麵貌出現在你麵前,而且這個趙富貴還是個倒賣火車票的!這種感覺跟穀歌進入中國之前人們對他的期許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於是“杯具”出現了!當人們意識到那個曾經深愛著的穀歌變了,變得跟自己以前心目中那個完美的穀歌不一樣的時候,便開始慢慢疏遠他、冷落他。大家揉著發酸的脖子,帶著小板凳無言地散場,留下趙富貴獨自站在瓜子殼、橘子皮中間發呆。

穀歌中國這些年的努力,很遺憾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原因有很多,文化上的、製度上的、語言上的、經營上的、產品上的、競爭上的……每個人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做出各自的解釋。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穀歌必須重新謀劃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如果他還想繼續玩這個遊戲的話。巨額的投資假如沒有回報,投資者和股東的臉就會變得跟他們成天在肚子裏盤算著的美元一個顏色——綠色,大家都不是吃素的。

但是從穀歌管理層的角度而言,他們在分析總結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會極力避開自己經營上的不當,因為這無異於自己打自己嘴巴。當然也不能怪罪於用戶,用戶都是大爺。接下來還有什麼呢?對了,百度!百度原來就是複製穀歌的,現在居然比穀歌混得好,那麼百度肯定有問題,一定用了些下三濫的手段在經營。不隻如此,百度是中國企業(百度股份中外資超過50%,但是很多美國人還是將其視作中國企業),中國政府肯定優先支持中國企業,所以百度跟中國政府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內幕,聯合起來對付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