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4日,一個平常的日子,可能當時的天空還飄著幾朵白雲。還在和希拉裏等人競爭黨內提名的奧巴馬來到了加州北部一個叫山景地(Mountain View)的小鎮,這個小鎮即是穀歌總部的所在地。是的,奧巴馬來穀歌演講了。
在這之前,同為總統候選人的希拉裏來這裏演講過,麥凱恩也在這裏演講過。除了這三位主角,其他幾個已經被公眾忘記了名字的候選人也都在競選期間來穀歌演講過。美國總統候選人在選舉期間跟“白雲大媽”一樣到處演講,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這麼多大腕級的候選人都去一個地方演講,裏麵肯定有乾坤。
這一係列演講都是“穀歌搭台,總統候選人唱戲”。穀歌之所以搭這麼一個台,一來可以跟候選人拉攏關係,無論以後哪位上台,都好有個照應;其次穀歌想通過這一係列的活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除了這些演講以外,2008年裏幾場主要的總統候選人辯論,穀歌都在Youtube(Youtube也是穀歌的公司)上進行了直播,搶來了大量的電視觀眾,出盡風頭。
而對總統候選人而言,利用穀歌這個平台推廣自己的執政理念,是求之不得的。試想,如果一個候選人去某個小鎮發表一個演講,這樣的演講在競選期間幾乎天天都在進行,但是電視往往不直播,影響力十分有限,而穀歌一有風吹草動,美國網民就開始聚眾圍觀了,而且視頻一直掛在Youtube上,走過路過,永遠不會錯過。所以如果要研究美國總統競選曆史的話,2008年大選中社交網站大放異彩,一定是重要的一章。這是題外話了。
於是,大家為各取所需,穀歌和總統候選人站在了一起。但這隻是問題的第一層。再往深一層說,穀歌和即將誕生的白宮新主人都在處心積慮地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穀歌目前最大的潛在威脅之一就是“網絡中立”原則屢屢受到其他公司的挑戰。所謂“網絡中立”(Net Neutrality)是美國政府當前對互聯網行業管製的一個基本態度,簡單地說,就是任何人、任何組織都可以平等、自由地接入和使用互聯網,包括對網站的訪問以及應用程序和軟件的使用。這個原則讓穀歌、Youtube、Twitter、雅虎、亞馬遜、億貝(eBay)等大型網站受益匪淺。因為所有寬帶資源均可視為社會公共資源,類似於基礎設施,好比高速公路網絡。但是上述幾家公司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流量,他們無須支付額外的使用費,卻賺了大量的錢。這相當於高速公路上跑的大部分車輛都是這幾家公司的,這讓不少人有意見。
第一個就是提供寬帶接入服務的美國電信公司,比如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merican Telephone&Telegraph, AT&T),相當於是修路和做道路維護的。他們覺得自己修的路本來是為所有人服務的,現在滿眼都是你們這幾家公司的車在跑,這顯然不合理,因此就提出修改“網絡中立”原則,說白了,就是讓穀歌等幾家公司交一大筆額外的“養路費”。除了要穀歌交錢,他們還提出諸如寬帶接入分級收費等措施。其次,一些小網絡公司也有意見,像穀歌等大公司有資金提高自己的硬件設備,提高網站的瀏覽速度,但是很多小公司卻沒有這個能力,自然競爭不過大公司。這就好比穀歌家的大車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把一些小車都擠到了後麵,想超過去都找不到縫。
穀歌和其他幾家互聯網公司自然是極力維護“網絡中立”。跟他們站在一個陣營的就是奧巴馬。雖說奧巴馬支持“網絡中立”更多的是出於其社會利益的考慮,因為一旦寬帶接入分級,有錢人可能占據更多的資源,這不利於社會公平,也不利於提高美國社會整體的知識水平和競爭能力。盡管各打各的算盤,但是穀歌還是和奧巴馬站到了一起。加之加州本來就是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的老巢,所以奧巴馬在穀歌一出現,台下的粉絲就開始尖叫了,奧巴馬一行倍兒有麵子。更微妙的是,2007年11月奧巴馬去穀歌演講的時候,主持演講的正是本書開頭提到的穀歌責法律事務的高級副總裁大衛·德拉蒙德。
麥凱恩的立場正好和奧巴馬相反,他站在電信巨頭的一邊,不支持這個“網絡中立”。於是麥凱恩在穀歌演講的時候,台下的喝彩聲少了很多,穀歌聽講的員工打哈欠的打哈欠,打毛衣的打毛衣。後來麥凱恩沒有選上總統,繼續當他的國會議員,還是在不遺餘力地推動修改“網絡中立”。
看到這裏,問題就浮出水麵了。穀歌作為一個網絡新貴,如果要和AT&T這樣膀大腰圓的百年老店相抗衡,他必須在政治上尋求靠山,並支持自己在白宮和國會的代言人;而奧巴馬,明白華爾街的大財團對自己沒什麼好感,便開始打起了互聯網的主意——如果占據了互聯網的高地,自己不但可以籠絡美國普通民眾,還能在國際競爭中繼續保持美國的優勢,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得不依靠穀歌這樣的小兄弟。
於是奧巴馬和穀歌走到了一起,穀歌因此也向統領世界信息領域的這個終極目標又靠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