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在做大之後,如果要跨出國門,第一步考慮的往往是歐洲市場。一來歐洲跟美國文化、市場較為相近,大家五百年前是一家,知根知底,生意也比較好做;二來歐洲人也算是有錢的主兒,消費能力強,要是跑到非洲去開分店,誰知道要到猴年馬月才會賺到錢,說不定索馬裏海盜的一個炸彈就把你炸成永垂不朽了。
2000年5月,穀歌搜索引擎推出第一批共10種非英語的語言,分別是德語、法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瑞典語、荷蘭語、挪威語、丹麥語和芬蘭語,均針對歐洲市場。
4年之後,2004年5月,穀歌在歐洲第一家辦事處——愛爾蘭的都柏林辦事處開張,穀歌開始正式進入歐洲,啟動了海外征程。到目前為止,穀歌在歐洲18個國家共設有25個辦事處。
穀歌能夠橫掃歐洲,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很多歐洲國家實在太小了,比如愛爾蘭,總共隻有400多萬人口,自己幾乎不可能出一個可以與穀歌競爭的搜索引擎公司。在這樣的國家,穀歌可以長驅直入,不會受到什麼阻礙。除了俄羅斯之外(也有人不把俄羅斯看作歐洲國家),穀歌在每一個歐洲國家中都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美國知名的IT網站techcruch。com曾在2009年對穀歌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做過一個統計,以搜索引擎為例,數據如下:
不同的統計給出的數據可能不同,而且市場數據也是在不斷波動的。但是不管是誰做出的統計,也不管市場怎樣波動,數據都顯示出穀歌幾乎把所有歐洲國家的市場收入囊中。
我們知道,歐洲和美國在政治上走得較近,很多歐洲國家相信,美國雖然在全世界打仗,但是絕對不會跟歐洲打仗。更何況很多歐洲小國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因此對美國這個老大哥在政治上也十分信賴。不過話雖這麼說,但畢竟現在讓一個美國企業占據了自己國家的某個領域,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而且穀歌是個互聯網公司,自己國家的地圖,甚至每一條街道的樣子,穀歌都了如指掌。自己國家每一個居民都依賴穀歌獲取各種信息,換句話說,自己家裏有點風吹草動,穀歌都一清二楚。於是這讓很多人感到不爽,覺得穀歌你知道得太多了。歐洲民間對於穀歌會影響本國國家安全的聲音一直沒有間斷過,希臘政府更是終止了穀歌街景(Street View)在希臘的服務。
除了這層擔憂,穀歌的產品在進入每一個歐洲國家時幾乎都會遇到與當地關於版權、壟斷、隱私等方麵法規相衝突的地方。所以盡管穀歌在歐洲是做大了,但是從進入歐洲市場的第一天起,就在沒完沒了地打官司。
我們以法國為例,說說穀歌在歐洲的煩惱。
2004年,讓全世界女性欲仙欲死的法國名牌包製造商LV(Louis Vuitton,中文翻譯成路易·威登)把穀歌告上法庭。一個賣包的跟穀歌有什麼瓜葛呢?原來,很多賣其他牌子包包的人也在用穀歌的AdWords做廣告。比如現在張三賣的包包牌子叫ABC,張三就可能會用ABC作為關鍵詞,通過穀歌的AdWords進行推廣。這樣當用戶用ABC作為關鍵詞搜索的時候,也就是用戶在尋找關於ABC包的信息時,張三的廣告就會出現在穀歌搜索結果頁麵的廣告欄中,十分有針對性,用戶在瀏覽信息的時候還很可能來點擊張三的廣告。
但是光用ABC一個詞做為廣告的關鍵詞還不夠,一些廣告商有幾百甚至幾千個關鍵詞,這樣用戶在用這些關鍵詞搜索的時候,都可能會看到你的廣告。實際上,幾乎所有通過AdWords做廣告的人都會使用大量的關鍵詞,目的就是擴大覆蓋麵,把用戶一網打盡。
在這些成千上百的關鍵詞中,張三還選擇了競爭對手LV的牌子作為關鍵詞,然後把自己的廣告偽裝一下,看上去像是賣LV包的網站。這也就是說,當用戶在用LV作為關鍵詞搜索的時候,其他看似賣LV包的網站廣告就會出現。用戶點進去一看,結果發現上當了,賣的是ABC牌子的包包。有些用戶可能罵幾句就把這個網頁給關了,但是也有一些用戶可能覺得ABC牌子的包包也不錯,就在他們的網站看了起來。
這樣一來,LV就覺得自己被別人占了便宜,認為穀歌廣告中的這種做法屬於不正當競爭,損害了LV和消費者的利益,由此把穀歌告上了法庭。最後法國法庭判決LV勝訴,穀歌向LV賠償7.5萬歐元,並且不得在其廣告中出現LV商標。LV徹底跟穀歌一刀兩斷。
穀歌不服,於是就上訴到歐盟。2010年3月,歐盟最高法院作出判決,認為穀歌沒有做錯,如果LV覺得自己的商標被侵犯了,應該找做廣告的人,也就是張三,而不是穀歌。按照法國和歐洲的司法程序,這個官司現在被發回到法國上訴法院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