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即便有那麼多人喜歡穀歌,離不開穀歌。但是依然有人反對穀歌,而且近幾年反對的人越來越多,聲音越喊越響。那麼,穀歌究竟招誰惹誰了?穀歌又該如何對付這些反對之聲?
如果你在經營一個網站,即便是最簡單的個人博客,你可能會想是否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上放點廣告,賺點零花錢貼補家用;而搜狐、新浪這樣的大型門戶網站的老板們,天天想的就是如何提高廣告收入,多賺錢。
但是經營廣告又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你得出去拉客戶,對客戶笑臉相迎,陪吃陪喝,必要的時候還得潛規則一把。互聯網也是媒體,也免不了這一套,不同的隻是平麵媒體出售的是版麵,電視出售的是時間,網站出售的是空間。
互聯網誕生之初,大家的經營還比較中規中矩,無非就是開辟廣告空間,放一些客戶的廣告,但是當搜索引擎網站出現之後,事情出現了變化。因為用戶使用搜索引擎時其實帶有很明確的目的性,就是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搜索引擎網站就在那裏打小算盤了,是不是可以找商家要點錢呢?誰出錢,或者誰出的錢多,就讓誰的網站鏈接排名靠前。
比如你是賣烤羊肉串的,有自己的一個網站,但是這個城市裏有500個和你一樣賣烤羊肉串的,也都有自己的網站。現在有人想吃烤羊肉串了,就在網上搜索,看看在哪裏可以買到烤羊肉串,價格如何。結果關鍵詞打進去,出來500個網站,這麼多網站怎麼看得過來?一般用戶都隻看最前麵的一兩頁,也就是排名靠前的幾個網站。所以網站排名就很關鍵,直接決定一個網站的瀏覽量。那麼怎樣才能使排名靠前呢?有些搜索引擎的網站就開始收錢了,誰給錢多,誰的排名就上去。最初雅虎的搜索引擎就這麼幹過。
這樣是可以賺到一點錢,但是無疑會損害內容的公正性。排在最前麵的賣羊肉串的可能是犄角旮旯裏的一家小店,而且又貴又不好吃,很多人吃了一次就感覺來錯地方了,而另外一家好吃又便宜的羊肉串攤因為沒交錢,排名被擠到了很後麵,用戶找不到,因此用戶在沒有吃到滿意的羊肉串之後,也會連搜索引擎網站一塊罵,所以很多搜索引擎公司都沒有在這個方向上走很遠。
穀歌成立之後,堅持搜索結果排名的公正性,絕對按照網站的質量來排名。但是暗地裏卻一直在打小算盤,考慮怎樣賺錢。終於到了2000年,穀歌推出了AdWords,這個產品成了穀歌的搖錢樹。
AdWords是個什麼東東呢?字麵上的解釋就是關鍵詞廣告。比如用戶用“汽車”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穀歌就會出現很多以“汽車”作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根據網站質量的高低和相關性羅列出來。除了搜索結果的主體內容,穀歌還另辟一塊區域,在穀歌中文網站中就是“讚助商鏈接”的部分,專門放廣告。以“汽車”作為關鍵詞的廣告就出現在這個區域裏,這就是AdWords。這樣一來,搜索結果是搜索結果,廣告是廣告,兩者互不相幹。但是又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尋找與“汽車”相關信息的用戶可能對汽車廣告也有興趣了。
相比很多媒體動不動幾萬、幾十萬的廣告報價,AdWords最大的特色就是便宜,並且是按點擊量收費的。也就是說,你的廣告擺在那裏穀歌是不收費的,隻有用戶點擊了你的網站鏈接穀歌才向你收費,而且點一次也才收幾美分。這就吸引了大量口袋裏錢不多的公司通過AdWords進行推廣。
可是又有一個問題了,就是僧多粥少。比如想用“汽車”這個關鍵詞做廣告的有福特、豐田這樣的汽車公司,有大大小小的汽車買賣中介,還有汽車修理鋪,甚至還有賣靠墊、掛飾的相關廠商,全部加起來,可能有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家。那麼多人都想用這個關鍵詞,而廣告空間有限,一次最多隻能顯示幾個廣告,怎麼辦?穀歌狡猾地說,我也沒辦法,但是為了保持公平競爭,我決定讓大家競標,誰出的錢高,就放誰的廣告。於是這些公司就打起來了,把一些熱點關鍵詞的價格從幾分錢抬高到幾塊錢。
照理說幾塊錢也不是大錢,財大氣粗的穀歌看得上這份買賣?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長尾理論”,能夠為大家算清這筆賬。按照這個理論,一個大的廣告客戶可能會帶來一筆大的廣告收入,但是對大部分媒體來說,廣告客戶是有限的,100個客戶就是100個客戶,100萬的廣告費就是100萬,因此總收入也是一定的。而對穀歌來說,雖然用戶點擊一下廣告鏈接,他從用戶那裏賺到的可能隻有幾分錢,但是他的廣告客戶數量幾乎是無限的,因此隻要廣告客戶名單的“尾巴”足夠長,長到一眼望不到邊,那麼總收入也會是海量的。概括起來就四個字:薄利多銷。2008年,這個AdWords為穀歌帶來210億美元的收入。這21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就是靠用戶點擊一次廣告,穀歌從廣告商那裏得到幾分錢,這樣一點點累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