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矽穀眾多小鎮中,有一個叫山景地(Mountain View)的小鎮。這個人口隻有7萬的小鎮上雲集了幾十家大大小小的IT公司或者辦事處,其中包括諾基亞、賽門鐵克(Symantec)、美國在線等大牌公司。而真正讓山景地名聲大噪的是穀歌總部的入駐。

穀歌早在1999年就在山景地安營紮寨了。剛開始的時候隻有一個小辦公室,後來隨著員工的不斷增加,穀歌於2004年搬到了現在的總部辦公樓,為此穀歌還專門發明了一個詞Googleplex,用來給他們的辦公樓命名,這個詞是由穀歌(Google)和樓群(Complex)合並而來,合在一起意為“穀歌辦公樓”。這個Googleplex原本是矽穀圖形公司(Silicon Graphics, Inc, SGI)的資產,後來這個矽穀圖形公司經營不善,江河日下,隻有把辦公樓出租賺點錢維持生計。到了2006年,矽穀圖形公司麵臨破產,穀歌幹脆出資3.16億美元把這個總部大樓給買了下來。穀歌山景地總部的員工也從最初的約800人爆炸式地增長到目前的約1萬人。

對於穀歌的到來,無論山景地的居民還是市政府,最初都是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因為按照常理,企業的入駐可以帶來稅收和就業機會,就像之前入駐山景地的其他公司。不過誰也沒有料到的是,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當穀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變成一個龐然大物,並且牢牢紮根於山景地,風吹雨打都撼不動的時候,山景地的居民發現,穀歌的入駐隻是徒有虛名,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好處。

首先,山景地是個小鎮,常住人口隻有7萬,但是每天天一亮,就有大約5萬人進入到這個小鎮來上班,其中穀歌就占了不少。雖然不像大城市那麼擁擠,但是人一多,總是會帶來交通問題,而且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其次,盡管是在矽穀,可山景地家庭年收入大概也就10萬美元,而當地一棟普通住宅的中間價目前為70多萬美元,在過去的10年間幾乎翻倍。即便美國經曆2008年的次貸危機,這裏的房價依然很堅挺,畢竟矽穀那麼多高科技公司員工的購買力擺在那。而這70萬美元還僅僅是個中間價,也就是一棟普通中等房子的價格,稍微像樣一點的都要100多萬美元,比美國一般地區高出好幾倍,因此當地居民對於高房價叫苦連天。

最主要的是,穀歌福利好,這點地球人都知道——有免費的三餐、免費的遊泳池、免費的按摩、免費的健身房、免費的網絡遊戲,等等。穀歌大門一關,一萬員工的吃喝拉撒都在公司內部解決,而且過得很滋潤。全美國有多少IT男夢想著去穀歌工作,並且最好進去了待在裏麵再也不出來。但是穀歌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讓當地居民很惱火,原本還打算在穀歌門口開家燒餅店賺幾個小錢,現在什麼都沒撈到,最後怒氣都撒到了穀歌身上。所以像交通等問題本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現在全都可以拿出來攻擊穀歌了。

而且穀歌自己還有班車,對於那些住得比較遠又不想自己開車的員工每天上下班都有班車接送,所以一到上下班的高峰期,穀歌的班車神氣活現地盤據在山景地的道路上,當地居民都嫌太鬧騰了。

有些人可能覺得山景地的居民也太多事、太挑剔了,當然,這裏固然有穀歌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大好處而鬧脾氣的一麵,不過也要理解美國小鎮居民的生活方式。美國和中國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城市的結構。在中國,越是住在大城市,越要住在城市的中心地帶,這往往代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高,所以住在鄉下的想進城,住在郊區的想搬到市中心。但是美國就不太一樣,美國因為交通發達,幾乎人人都有車,很多人雖然白天在市中心上班,但是房子一般都買市郊小鎮的,因為那裏環境好、學區好、治安好,所以住在小鎮的大多是日子過得去的中產階級,素質也相對較高。而住在市中心的通常是閑雜人等,低收入者和非法移民混居在一起,晚上街頭還睡著流浪漢,偶爾還有黑幫打架槍擊事件,因此一般家庭隻要稍微有點錢,都要離開這裏搬到市郊好一點的社區去。

像山景地這樣的小鎮,就是美國典型的郊區小鎮,矽穀的很多小鎮都是如此。如果說矽穀一定有一個繁華的中心,那麼舊金山算一個,離山景地也就半個小時的車程。山景地很多當地居民習慣了寧靜的生活,平時遛遛狗、曬曬太陽、喝喝咖啡,安然自得,要熱鬧的話自己開車去舊金山玩。所以一旦這個小鎮人太多,太鬧騰了,哪怕你是穀歌,當地居民也覺得你破壞了自己的生活。